(兩會綜述)“灣區所向”將何為 代表委員有所思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 索有為)在正在舉行的全國兩會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彷如超強的磁場,吸引著各方的關注。
灣區所向,綱舉目張。
“粵港澳大灣區有很多獨特之處是其他灣區難以相比的。”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東區區議會議員蔡素玉認為,該區域有“一國兩制”的制度紅利,又有多元產業互補優勢,有利于吸引人才匯集。
在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理事長崔世平眼中,澳門是科技創新走廊中在珠江西岸的唯一城巿,可以工業互聯網發展為切入點,利用澳門與葡語國家聯系密切的優勢,推進珠江西岸大型企業集成創新、中小企業應用普及,有助澳門成為珠江西岸地區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科技創新核心,實現澳門產業多元化。
粵港澳三地具有極為豐富的資源要素。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第六屆立法會議員田北辰稱,中國綠色金融工作小組可與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合作和協調,并整合和鞏固內地及香港的綠色金融發展及合作,以建立香港成為全球綠色金融的領先地位。鼓勵內地企業參與“綠色金融認證計劃”或在內地制定相關標簽計劃,以發展綠色金融市場,推廣環境友善投資。
在干細胞研究領域耕耘多年的全國政協委員陳海佳稱,干細胞是世界三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自然應是粵港澳大灣區優先考慮并重點支持發展的重要產業領域。可在粵港澳大灣區干細胞與精準醫療聯盟等民間科教文化交流基礎上,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干細胞產業創新中心,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及產業轉化。
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聯合5名代表提出了粵澳中醫藥產業項目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重點的建議,在制度協作、政策放寬、運作融合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把橫琴打造成為澳門中醫藥和醫療健康產業跨境發展的重要平臺,成為包括澳門在內的大灣區居民宜居宜業的優質生活圈,摸索大灣區建設粵澳合作發展的新路子。
針對大灣區約7000萬人口對綠色、安全食品的巨大需求,廣東省懷集縣將打造內陸地區農副產品進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集散中轉樞紐。來自懷集縣的全國人大代表徐建賢是一位種養專業戶,他建議設立粵港澳大灣區肇慶(懷集)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聯合檢驗檢疫認證中心,使基地具有國際通行的自由貿易區特征,為農副產品國際貿易和國際運輸創造便利。
粵港澳大灣區周邊地區加速融入的態勢也日趨顯現。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陽江市委書記焦蘭生稱,陽江是距離粵港澳大灣區最近的、穩定的能源供應基地,涵蓋了核電、風電、火電、水電、太陽能光伏等電力形式,總規劃裝機容量約3600萬千瓦,能夠為大灣區發展提供安全穩定的清潔能源。同時,陽江是大灣區向西延伸的第一座城市,是大灣區向西聯接的重要途徑。陽江將積極融入大灣區,成為大灣區產業延伸區域和重要生產基地,實現互利共贏。(完)
(責任編輯: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