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可以說,金融和實體經濟從來都是共生共榮的關系。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近年來,實體經濟發展遭遇一定瓶頸,金融、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大量資金游離于實體經濟之外。解決這一問題,根本上是要有效引導金融資源更多地進入實體經濟,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尤其是要解決好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這不但是確保金融自身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之舉,也是有效防控金融風險的務實舉措。
應該看到,實體經濟“融資難”是特定行業在特定時期出現的結構性問題。資本的逐利性必然導致更多資金從回報率低的行業向回報率高的行業流動。實體經濟出現一定程度的“融資難”,其中既有金融機構供給方面的問題,也有實體經濟自身的因素。一方面,金融機構作為獨立經營的市場主體,面臨著生存發展的需要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其必然對資產效益和安全性有嚴格的要求。另一方面,實體經濟近年來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經營風險增加,其利潤增長率的起落亦影響著金融機構對其的信心和預期。在此背景下,切實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更好促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就必須遵循金融發展規律,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
。ㄒ唬
促金融更好支持實體經濟,關鍵是要在供給側切實發力。
一是增加中小金融機構的數量。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我國金融業規模日益壯大、功能逐漸完善,但對比實體經濟的多樣化需求,金融機構的覆蓋面和供給能力仍顯不足。需進一步增加金融機構尤其是中小金融機構的數量,以實體經濟市場需求為導向,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設立一批針對性強的民營銀行、社區銀行、小微銀行,鼓勵地方性民營金融機構發展,為實體經濟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促進城商行、農村中小銀行等回歸本源,創新和加強農村金融服務,改進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進一步優化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積極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金融產品,增加有效供給。
二是繼續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一方面要搭建各類融資平臺,鼓勵和吸引各種專業銀行、中小銀行、地方銀行進行精準支持,增強對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主業相對集中、技術先進、產品有市場、暫時遇到困難的實體企業的信貸支持,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做好重點領域和其他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新興產業和制造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支持。另一方面需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構建風險投資、銀行信貸、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全方位、多層次金融支持服務體系,落實民間投資支持政策,積極推動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健全金融支持產業帶動脫貧的掛鉤機制。
三是優化金融行業融資結構。引導金融機構以精準方式支持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將有限的信貸資源從產能過剩行業、“僵尸企業”中逐步退出,使信貸資源流向真正需要的相關產業。要改革完善貨幣信貸投放機制,適時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數量和價格手段,加大對中小銀行的定向降準力度,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支持大型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增強信貸投放能力,鼓勵增加對制造業的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同時降低貸款成本,完善金融機構內部考核機制,激勵金融業加強普惠金融服務。
。ǘ
應該看到,中小企業是實體經濟的主力軍,也是當前受“融資難”“融資貴”困擾的重點群體,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應更多聚焦在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上。具體來看,可在信息共享、內部功能優化、產品創新、資源整合等方面發力,構建起長效機制。
整合內部功能模塊,構建中小企業融資“綠色通道”機制。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短、小、頻、急”的特點,結合科技金融發展趨勢,加快形成線上標準化融資產品,讓更多中小企業可以通過網銀、手機APP等渠道完成線上貸款申請、審批、提款、還款等業務,提高融資效率和申貸體驗;結合區域特點和實際情況,適當下放信貸審批權限,開放基層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申請、調查權限以及支行審批權限,方便中小企業就近辦理融資業務;打破“唯報表是從”的授信模式,解決好中小企業報表難以反映其真實經營管理狀況的問題,建立水電費、銀行結算量、納稅額等多維度授信理論值測算的體系。
整合信息資源,構建中小企業融資“信息共享”機制。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企業信息不透明、雙方信息不對稱,金融機構難以了解企業發展的真實情況。對此,需建立以銀行為中心節點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將銀行、工商、稅務、供電、法院、環保、擔保等各類信息發布者納入平臺,構建起融資“信息共享”機制,便利企業融資。并通過共享平臺,及時發布違約企業信息,達到“一處違約,處處受限”的懲戒效果,提高企業違約成本。
整合創新產品,構建中小企業融資“多元化供給”機制。首先,在做好傳統貸款業務的基礎上,逐步探索辦理經營權、所有權等權力憑證質押貸款,以及收費權質押貸款等多種信用業務新品種;其次,加強供應鏈金融領域的創新,通過應收賬款、訂單融資等方式,批量獲客,加大對核心企業上下游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提高其貨款周轉回籠效率,減輕資金壓力;再次,加大中小企業專利產品技術融資產品創新支持力度,通過建立完善發明專利交易市場,通過融資促進中小企業科技成果向產業化轉變;最后,要加強擔保模式創新,探索建立“抵質押物+保證保險”“抵質押物+政策性擔!钡慕M合擔保模式,針對生產經營正常、發展前景較好的中小企業適當放寬信用貸款相關條件。(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農業銀行 李杰青)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