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即將拉開帷幕,世界目光再度聚焦北京。圍繞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的主題,大會將舉辦開幕式和以維護文明多樣性、文化旅游與人民交往、亞洲文明全球影響力等為主要議題的六場平行分論壇,還將舉辦亞洲文化嘉年華、亞洲文明周等活動。此間專家表示,大會將搭建起亞洲文明互學互鑒的平臺,進一步促進多樣文明繁榮發展。(5月9日 新華網)
亞洲,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華文明、印度文明、兩河流域文明皆發源自此,在歲月沙石的滌蕩中打磨出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顆顆明珠。亞洲,是世界文明的百花之園。從黃河長江流域到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再到印度河恒河流域,亞洲文明由涓涓細流匯聚成一條條奔騰的大江大河,流傳千年而不衰。亞洲,是世界文明的一池春水。它有過古代的群星閃耀之時,也有過近代的飽受侵略之辱,更有著今天的復興之路。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亞洲文明之所以多彩,離不開文明的互鑒交流。正如習近平主席2014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所指出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開放包容、交流互鑒,已經成為當今時代文明發展的主要題旨,每一種文明在價值上是平等的,雖然各有千秋,但都是不同民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和勞動的積淀,每一種文明都應被尊重和珍視。
一部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進的歷史。一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文明互鑒的探索史。從玄奘西行到鑒真東渡,從張騫出使西域到鄭和七下西洋,中華文明在千年的綿延中保持了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的本色。當時鐘的指針指向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在復雜的國際變局中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成為我們當前和未來發展所必須面對的問題。在這種新的時代背景下,即將召開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便是一條求索之道。
秉承著開放包容、交流互鑒精神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舉辦,有利于亞洲各國各民族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文明交流互鑒中豐富“一帶一路”內涵。可以預見,此次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還將以文明對話交流增強亞洲文化自信、凝聚亞洲發展共識、激發亞洲創新活力,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亞洲方案”。(王曉東)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