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向榮(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落下帷幕不久,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又緊鑼密鼓地隆重開幕。中國的主場多邊外交活動如此頻繁,可見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互動是何等密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旨在推進亞洲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展現一個自信、包容的中國和亞洲。
中國有個成語,叫“文如其人”,取自宋代大文豪蘇軾的《答張文潛書》,說的是蘇轍的詩詞與個性。文如其人,同樣文如其國。一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倡導什么價值觀,推行什么樣的外交政策,是這個國家外交政策和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近年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出的倡議,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角色的轉變,看到中國改革開放的軌跡,看到中國發展理念的延伸。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一帶一路”由此而誕生。這是發展中的中國向世界伸出的橄欖枝,為的是持久和平,共同發展,實現共榮。過去的5年多時間里,中國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踐行自己的發展承諾。
2014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強調,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2014年5月,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指出,“中方倡議通過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方式,推動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交流互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習近平主席倡議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加強青少年、民間團體、地方、媒體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庫交流合作網絡,讓亞洲人民享受更富內涵的精神生活,讓地區發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
今天,隆重召開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正是中國倡議的實踐。如今,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中國倡導什么樣的發展理念,不僅影響自己,也影響著周邊國家,影響著亞洲和世界。在100年之后,當歷史學家書寫這段歷史的時候,或許有兩個層面不可忽視:一是,一個十億量級的人口大國,在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旗幟下,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現代化演進。二是,或許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積極融入了世界體系,避免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陣營對抗,助力人類社會走出冷戰,這可能是中國對世界的最大貢獻之一。
美人之美,美美與共。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是各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和文明的多樣性,也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在文明交流中,只有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共處,才能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與繁榮。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和活力。同樣,秉持平等和尊重,摒棄傲慢和偏見,走出冷戰思維,尊重文明和文化的多樣性,這是歷史的發展大勢,也是今天的當務之急。正如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所強調的,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