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季度的-6.6%到上半年的0.1%,廣東深圳今年GDP增速走出了一條“V”型反轉曲線,交出了一份超出預期的“半年報”。0.1%的背后,是深圳經濟良好的發展韌性,是深圳這座創新城市的主動作為。
2月7日,深圳出臺應對疫情支持企業共渡難關“惠企16條”政策,通過減免、補貼等方式為企業直接減負超600億元,其中財政支持超100億元,帶動全社會形成為企業減負、共渡難關的良好氛圍。
深圳“惠企16條”政策就像一場“及時雨”。“今年2月初,羅湖區政府在得知我們資金周轉困難后,為我們協調了3.7億元貸款用于進口肉產品采購,并以貼息的方式降低貸款成本。”深圳市優合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潔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羅湖區政府的支持下,優合集團在上半年取得了來之不易的增長。
隨著深圳“惠企16條”政策的實施,更堅定了商事主體的投資信心。據深圳市商務局投資推廣處副處長魯云帆介紹,上半年深圳新登記商事主體237209戶,同比增長1.3%。其中,企業151144戶,同比增長14.9%,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全新活力。
今年,深圳還推出有“一號改革工程”之稱的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重點任務清單,涵蓋14個重點領域、210項改革舉措,全面打造公開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疫情對企業來說,既是“危”也是“機”,深圳不少科技企業在助力抗疫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發展,為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
據深圳南山區區長黃湘岳介紹,疫情期間,一大批南山“智”造火速馳援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等抗疫前線。這些企業提供的技術和產品,為重大醫療設施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黃湘岳表示,這些標桿企業的戰“疫”科技產品,不僅在國內得到了廣泛應用,而且在海外市場也得到了進一步拓展,提升了企業效益。
得益于實施科技創新驅動戰略,深圳不斷夯實先進制造基礎,制造業特別是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逆勢增長。統計顯示,上半年深圳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4%,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73.3%,較去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22.2%。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投資特別是重大項目投資,成為保民生、穩就業的“壓艙石”。統計顯示,上半年深圳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8%,增速較一季度提高23.9個百分點。
重點項目、重大工程是關系國計民生和產業命脈的“定海神針”,是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深圳把今年列為“重大項目攻堅年”,計劃安排重大項目487個,年度計劃投資2005.2億元。軌道交通、5G基礎設施、重大民生工程等一批“新基建”重大項目建設“加速跑”,為深圳新一輪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今年初,總投資達123.3億元的深圳機場三跑道擴建項目開工。項目建成后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60萬噸目標,可滿足大型客機的起降需求,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機場群建設提供支撐。
6月23日,備受關注的皇崗口岸重建項目“三開”工程啟動。據深圳市口岸辦主任王守睿介紹,皇崗口岸是我國第一個也是深港之間目前唯一實行24小時通關的大型陸路口岸。根據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空間規劃,新口岸將在旅檢區原址重建。新口岸用地面積8.7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超40萬平方米,可釋放土地約50萬平方米用于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方開發。(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陽騰)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