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記者郭宇靖 吉寧)30日,備受關注的《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正式公布。業內專家指出,隨著核心區控規批復,首都規劃體系的“四梁八柱”已初步形成,首都規劃建設從此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建設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和人居環境一流首善之區的美好藍圖,正徐徐打開。
亮點一:明確首都功能核心區的戰略定位
規劃明確了首都功能核心區的戰略定位。首都功能核心區是北京城市空間結構中的“一核”,未來要將這“一核”建設成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區。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吳良鏞表示,制定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非常及時。此次公布的核心區控規,把人居環境建設與政務功能完善、老城整體保護、民生改善三者緊密結合在一起,并互為依托。一方面,塑造大國首都的整體形象,優化提升首都功能;另一方面,積極保護老城文化遺產,同時,應對社會發展需求,提升人居環境質量。這可以說是對首都功能核心區的人居環境進行整體性提升的開始,為新時期首都建設奠定了基礎。
亮點二:加強老城整體保護,建設弘揚中華文明的典范地區
核心區控規緊密圍繞老城核心價值的保護與傳承,在強化歷史文化遺產真實性與完整性保護的同時,不斷提高遺產的合理利用與展示水平,講好老城故事,推動老城復興。將歷史遺跡、歷史文脈的保護與人居環境改善統一起來,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讓老城的核心價值增添更加豐厚、立體的時代內涵。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表示,北京老城積淀大量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首都功能核心區的這次規劃,全面、準確、完整地對加強北京老城的保護做了很多前瞻性的規劃,比如北京老城完整的格局,宮城、皇城、內城、外城四重城廓,以及景觀視廊和天際線等。同時注重保護“四橫兩縱”棋盤路網的完整格局并加強綠化,使它成為一個具有良好生態環境的城區。
亮點三: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
規劃通過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加強精治共治法治,促進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分時共享、內外聯動,完善社區—街區—街道三級公共服務生活圈,優化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標準,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石曉冬表示,核心區控規突出改善民生,把很多工作落到了補短板、改善基層的公共服務方面。控規考慮到核心區是北京市的一部分,通過聯動實現全市各種資源的均衡、平衡,作為做好核心區民生保障重要的基礎。此外核心區控規經過反復考慮、比對,形成了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區的指標體系,共計39項指標,突出了民生改善。
亮點四: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正式發布的核心區控規在公示草案基礎上,增加了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相關內容,提出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織密防護網、筑牢筑實隔離墻,注重央地軍地協同,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把健康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主任張維指出,首都功能核心區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關系到首都功能的安全保障。規劃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將北京市疾控中心應急處置與檢測功能仍然保留在核心區,同時強化科技支撐,提高精準防疫水平。在基層層面,把公共衛生服務管理納入了183個街區的社區治理體系。此外還提出建設韌性城市,提高面對風險時較強的快速應對能力、適應能力和恢復能力。
亮點五:轉變理念確保規劃高質量實施
轉變規劃實施理念,提出“以時間換空間”理念,建立健全規劃實施和城市體檢評估機制,確保高質量實施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
張維表示,北京市正在研究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三年行動計劃,將核心區控規指標分解到實施任務中,確保任務可量化、可考核。核心區控規按法定程序批準后將成為核心區發展的法定藍圖,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為維護核心區控規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還建立了規劃督察制度和實施考核問責制度,并將規劃實施納入核心區績效考核和領導干部責任審計。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