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暖陽灑下,重慶廣陽島上,成片的臘梅花爭相綻放,香氣四溢。12月21日,經濟日報記者跟隨“看效果·大江奔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五周年”采訪團來到廣陽島時看到,島上花草繁密,樹木茂盛,山坡、溪流、樹林和濕地相映成趣,生機盎然。
廣陽島位于重慶市南岸區銅鑼山、明月山之間的長江段,是長江上游面積最大的江心島。不僅面積大、風光美,廣陽島還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的歷史之島、英雄之島、文化之島。考古發現證明,島內原始人類生活遺址超過4000平方米,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時期。而在近代,廣陽島上更是完成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留下了抗戰歷史的寶貴見證。
獨特而豐富的稀缺資源,使廣陽島一度成為城市大開發的重點對象。“2010年左右,整座島嶼大部分地塊被規劃為居住商業用地,規劃總建筑面積最多時超過300萬平方米。”劉小軍曾是島上的原住民,他向記者回憶道,很長一段時間里,島上大貨車來來往往,山體被挖,林木被伐,閑適的田園風光在機械的碾壓下一去不返。
大開發給廣陽島生態環境造成了大破壞。一份調查資料顯示,由于采石取土、道路建設等,廣陽島內部分山體被挖開,最大的開挖體位于山體北側,面積約10公頃,造成大量邊坡和崖壁裸露;島南側的自然水系格局被人工排水系統取代;因過度砍伐,島內原生林嚴重退化;原有水田和梯田被人工改造為大田、旱田,農田肌理受損,土質逐漸退化為紫色土、沙壤土和泥沙土。
共抓長江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7年,重慶果斷叫停廣陽島大開發,開始謀劃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整治。2018年2月,重慶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廣陽島打造成為“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2019年4月,國家長江辦正式印發《關于支持重慶廣陽島片區開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的意見》。
近年來,重慶將開展廣陽島生態修復作為落實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的具體行動,緊緊圍繞“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定位,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持續推進廣陽島生態修復,努力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
2019年10月,被列為重慶市級重大項目的廣陽島生態修復項目正式動工,生態修復范圍為廣陽島全島。
廣陽島片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黨委書記王岳介紹說,該項目一期重點開展“一線六點”的生態修復和全島環境整治工作,其中,“一線”是10公里環島生態體驗線路,“六點”即西島頭、綜合示范地、山頂觀景平臺、粉黛草田、東島頭、廣陽營等6個生態示范點,同步對全島范圍裸露地面進行生態治理。
一場綠色蛻變在這里發生。在廣陽島的西島頭,通過實施護山、理水、營林、豐草4大策略及10條措施18種技術,生態修復面積超過220畝。記者現場看到,曾經受損的山體、受污染的湖塘經過精心呵護煥發出勃勃生機,4000余株喬木和林下植被長勢喜人,綠意盎然的山地坡岸映襯著動人的長江風光。
占地375畝的廣陽島綜合示范地,實施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工程,如今已經種植3500余株鄉土喬木,20余種野花野草,100余種瓜果蔬菜,形成山丘起伏、溪溏相連、梯田層疊、瓜果飄香的原生態巴渝鄉村田園風景。
王岳告訴記者,目前,廣陽島生態修復項目一期已全面完工,共完成植樹2萬余棵、巴茅10萬叢株、全島生態修復和環境整治300萬平方米,初步建成生動表達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的“生態大課堂”。
41歲的張永剛曾經是廣陽島的原住民,而今在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當起生態保安,負責維護島內環境治安。他笑著對記者說,如今廣陽島環境一天比一天好,不僅吸引了眾多野生動物前來棲息,更是成為城市市民郊游的好去處。
記者了解到,重慶今后還將從自然、人文、生態、建筑4個維度打造島上景觀。比如,挖掘文化內涵,保護利用好廣陽島歷史文化,在景觀中融入文化元素,在設計上體現文化符號,充分展示其獨特魅力,讓自然和人文、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展現“天人合一”的價值追求和“知行合一”的人文境界。(經濟日報記者 吳陸牧)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