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民心相通專題論壇在京舉行,多國政黨政要、專家學者、非政府組織代表和國內相關部門代表300余人參會。與會嘉賓高度評價“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惠及共建國的豐碩成果,就增進共建國家文明互鑒、民間交往、共同發展進行深入研討,推動高水平人文交流,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匯聚更多人民力量。
“絲路金橋”跨越心與心距離
一座曾出現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各大中國主場外交活動中的《絲路金橋》大型景觀雕塑,此次又被“濃縮”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紀念郵票上,并由該作品創作者、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開明畫院副院長舒勇送給現場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嘉賓。
這一用近兩萬塊透明“金磚”搭建起的金色橋梁,代表著世界人民對于交流和溝通的普遍愿望。舒勇表示:“橋是代表連通的公共符號。作品以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趙州橋為原型,代表著歷史與現代承上啟下,象征著共商、共建、共享的絲路精神。”
每一塊用來搭建的“金磚”內部,還熔鑄用絲綢制作的手工花,這些花分別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共建城市的國花或市花。舒勇介紹說,“通過國花把各國的文化、情感融入進來,正是表達了‘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美好寓意。”
《絲路金橋》作品所體現的共建“一帶一路”所堅持的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得到了與會嘉賓的充分呼應。
西班牙前首相薩帕特羅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文明間和而不同、求同存異、互學互鑒,推動世界構建一個以相互理解、和平共處為特點的全球文明,為國際合作與全球發展提供了基礎。
尼泊爾前總理卡納爾表示,“一帶一路”在全球范圍內的拓展,標志著當今世界民族、國家、人民之間新型和平關系的開啟,標志著世界不同文明共生、合作、轉型的開始,為世界各國人民提供了相互開展貿易、相互學習、相互交流與合作的機會。
10年來,“一帶一路”共建伙伴密切開展形式多樣、領域廣泛、內容豐富的人文交流。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天涯共此時”等品牌深受歡迎,多元立體的人文交流格局有力促進了共建伙伴國人民的相知相親。
“小而美”項目織密命運聯結
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不僅通過文化交流讓共建國家人民相知相親,更不斷將豐碩成果惠及共建國家廣大民眾,用實際行動書寫共建國家民心相通、命運與共的故事。
老撾國會副主席、老撾和平與團結委員會主席宋瑪·奔舍那表示,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老撾同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合作改善老撾教育基礎設施條件,截至目前已合作建成17所中小學,還為這些學校捐助了一批教學設施設備,并在疫情期間籌措援助防疫用品。“受到幫助的老撾農冰村小學的同學們會有機會來華訪問,與中國的同齡人一起開展活動,這是兩國民心相通的生動體現。”宋瑪·奔舍那說。
在埃塞俄比亞有一家提供先進醫療服務,甚至還能享受“免單”的“絲路醫院”,無數中國醫者躬身力行,為當地人民健康作出貢獻。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凌鋒就是其中的一位。她表示,將自己所學以及中國先進的醫療技術,用于救治更多飽受疾病折磨的患者,是醫生的使命,更是中國與全球的“軟聯通”,在實踐中不斷加深與各國人民的友誼與聯結。
“當前有超1萬名孟加拉學生在中國學習,并且越來越多的學生把中國作為留學的首選。”孟加拉國教育部長迪普·莫尼表示,感謝“一帶一路”倡議為學生提供獎學金及其他必要支持。當前孟中有更多守望相助、民心相通的故事被續寫,兩國人民的友誼將世代傳承。
此次專題論壇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主辦。論壇發布了“絲路心相通”共同倡議和專題論壇成果清單,還正式宣布啟動“絲路心相通”行動。 (經濟日報記者 楊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