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1日電 中國總理李克強的東南亞之訪到達第三天,境外媒體分析指出,南海問題是比較受關注的議題,李克強此次出訪提出“筷子論”新安全觀,講求“和”而不是“分”,既沒有觸碰某些東盟國家的敏感神經,又在合作中為中國的南大門設立了一個緩沖區。
李克強“筷子論”倡導新安全觀
香港《經濟日報》指出,李克強在文萊出席第8屆東亞峰會時,呼吁東亞各國增進安全互信,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他并且用筷子捆在一起不容易折斷作比喻。這就是北京倡導的新安全觀,坦誠對話解決問題。
臺灣《旺報》刊載《李克強引筷子論 倡東亞穩定》一文,文章說,李克強東亞峰會演說新安全觀,強調南海爭端應由當事國協商 。
大公網文章說,中國領導人到訪東南亞,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就是南海領土爭端。雖然領土問題是中國的底線,而且會不惜一切代價去捍衛,但是中國領導人在處理這個問題上相比菲律賓和日本而言多了幾分才智,少了幾許唐突。
文章說,強調雙邊分歧而不是多邊分歧,就等于拆分了日本或者菲律賓希望東盟“集體對抗”中國的努力。李克強以及中國其他領導人很清楚,東南亞外交要講求“和”而不是“分”,不能盲目挑起某些東盟國家的敏感神經,同時又要合理表達自己的訴求和關注。
香港《大公報》援引專家說,在外界猜測美國和日本是否能成功分化南海國家和北京就海權問題“分庭抗禮”時,李克強的和平發展體現了中國解決南海問題的政治智慧,駁斥了美國操縱的“南海航行自由受到威脅”的偽命題。
文章說,南海爭議應由直接當事方協商解決是中方一貫立場,有力回擊了一些域外國家暗地操縱南海議題的野心。而且,南海的國家并不會輕易買美國和日本的帳,“中國提出合作安全,說明合作和安全并不矛盾,可以同時達成,南海的國家也明白和中國經濟交往比一味在南海問題上跳腳更重要。”
中國在“南大門”前設立了一個緩沖區
大公網指出,李克強訪問東南亞的另一個目的提升中國在東南亞的政治影響力。換個角度來說,這也就是降低美國想借助東南亞地區來制衡中國的力度,為中國在“南大門”前設立了一個緩沖區。
BBC中文網指出,在文萊主辦的東亞峰會周邊會議上,美國國務卿克里表示,雖然在南海問題上制定行為準則非常重要,但是相關國家也可以馬上采取“減少誤傳和誤判”的步驟。克里并未指明對象,但是他強調所有的主權宣稱國家又有責任按照國際法來明確其主權。
臺灣《中國時報》指出,李克強3月出任總理后首次東盟行,已將中國及東盟關系推上新臺階。9至11日在文萊首府斯里巴加灣市舉行的東亞峰會、10+1、10+3峰會,因美總統奧巴馬缺席,李克強成鎂光燈焦點。但在雙邊會談時,美方顯然不愿中方“獨霸”東盟。
臺灣《旺報》指出,盡管李克強和克里在東亞系列峰會上會面氣氛輕松,但從兩人對話交鋒可見,中美在諸多問題上仍存在摩擦,尤其克里在之前與東亞國家領導人會議中又提南海爭議。
法國《歐洲時報》社論指出,同為亞洲成員,中國注重與鄰國之間的關系處理理所當然,周邊也一直是中國外交的重要方向。不過,隨著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深入,中日關系因釣魚島問題風波不斷,中國與東盟關系又因南海問題變得微妙起來。
文章指出,東南亞地區應該是中國周邊外交中最重要的一環,處理好與這個地區的關系,不僅是中國建立穩定周邊環境的需要,也是中國要在國際上發揮更大作用的基礎之一。中國官方對奧巴馬缺席東亞峰會、中國大放光芒的態度要冷靜很多。因為過分強調美國外交此次在亞洲的空白,可能會導致新一輪的 “中國威脅論”,反而造成不必要的干擾;另一方面是因為,此次習近平、李克強的東南亞之行是2013年中國外交歷程中的一環,是新一屆領導集體“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外交理念的又一次踐行。
美國《僑報》指出,從發展趨勢來看,中國與東盟關系迅猛發展的勢頭是任何外部勢力所不能阻止的,因為這與雙邊的共同利益所決定的。美國推行重返東南亞和亞太再平衡政策,都有削弱中國在本地區影響力的意圖。但事實證明,自從美國推行這一政策以來,中國在本地區的影響力不降反升。
泰國《世界日報》社論指出,中國在經濟上的強大,只是近三十來年的事,東南亞國家當然愿意借助中國的機遇共同發展,共同繁榮,但在政治上、在政治制度上,各個國家自有各個國家自主的選擇。東南亞不是由美國來主導,東南亞也不是由中國來主導。但中國和美國的不同之處,是中國至今一直不認為自己是什么世界的領導人,不爭霸,不做霸王霸主。而美國人就不一樣,自封世界領導,而且還是“不可取代”。
(責任編輯:馬常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