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農閑時節,以往都在“貓冬”的遼寧阜新農民卻一點不閑,阜新“200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帶”產出的各種農產品正源源不斷運往各地。
經濟日報記者了解到,以設施農業和新型管理為特征的現代農業已成為阜新農業的新形態。現代農業崛起,為阜新振興發展注入一股活力。
新抓手帶動結構調整
作為老工業城市,阜新的農業并不發達。為了更好地推動農業轉型升級,阜新市從2013年開始建設200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帶,以此作為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據介紹,這一示范帶總長約180公里、寬約20公里,涉及兩縣5區47個鄉鎮85.7萬人。規劃了7大示范區,包含70個項目區、150個生態養殖小區、4個農產品加工園區、70個都市農業項目、10個農產品市場和2萬畝高標準育苗中心。
從規劃范圍、涉及鄉鎮到具體項目區及完成時間,阜新都力求做到詳詳細細、實實在在。“比如,規劃明確了發展60萬畝果品經濟林,其中發展寒富蘋果15萬畝,要建設5大核心項目區,第一核心區設在彰武縣大四家子鎮1萬畝,輻射帶動全縣發展4.5萬畝,等等。”阜新市農委相關負責人說。
隨著阜新逐步建立起以玉米、花生、樹莓、番茄種植和生豬、奶牛養殖等產業為主的農業產業化體系,以冷棚、暖棚、裸地種植等為主要生產模式的農業生產體系,以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為主的農業經營管理體系,阜新的農業資源綜合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全面提高,為全市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奠定了基礎。
3年來,阜新共完成現代農業示范帶建設任務208.08萬畝,占規劃任務的104%;完成基礎設施投入9.4億元,帶動社會資本93.6億元;新發展農業合作組織3877個,實現土地流轉163萬畝,建設重點項目489個;設施農業、高效農業、果品業、精品農業的畝效益,分別比傳統農業提高22.5倍、5.1倍、4.9倍和1.14倍;肉、蛋、奶產量,比2013年提高24.2%、29.2%和12.5%。
新路徑開啟致富之門
2014年,來自上海的華萍到阜新投資,在現代農業示范帶建設中流轉了1200畝土地,公司建起了農產品加工廠,產品出口到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等地。據華萍介紹,目前產品銷路良好,每年出口800多噸,創收100多萬美元。
土地流轉使得農業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3年來,阜新為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帶流轉土地114萬畝。據當地農業部門測算,與一家一戶的種植模式相比,規模化生產每畝可節省勞力和生產資料成本約300元。
在土地實現高效利用的同時,設施農業等高效農業成為阜新現代農業的代表。近日一場寒流突襲東北大地,雖然窗外天寒地凍,但在阜新彰武縣哈爾套鎮富有村的連片溫室大棚里,一株株草莓秧苗正長勢良好。
“這一棚草莓,估計到元旦上市時都賣不完。”富有村村民徐財告訴記者,這一棚草莓將為他帶來4萬至5萬元收入,設施農業成了當地村民的致富利器。哈爾套鎮黨委書記于景昊說,借著全市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帶的契機,哈爾套鎮規劃建設100棟現代新居、200棟高標準大棚、1個占地300畝的多品種果園和1個占地40畝的休閑公園。如今,全鎮僅溫室大棚就超過2萬畝。
隨著大棚菜規模迅速擴大,哈爾套鎮政府引導民營資本,先后建立棚架生產加工、組裝施工、品牌包裝、保溫被生產、物流配送、育苗工場、果蔬保鮮等配套企業,形成統一模式建設、統一品種育苗、統一技術生產、統一產品包裝、統一保鮮儲運、統一自主品牌的標準化生產模式。目前哈爾套全鎮大棚菜總面積已達25000畝,平均畝效益達到35000元。2016年全鎮僅大棚菜一項,預計農民人均增收3000元。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務歡池鎮在示范區建設中引進景泉生態家庭農場,農場建有養殖小區、蔬菜大棚和冷庫等。在農場的帶動下,村民紛紛參與到全新的種植模式中來。在現代農業示范帶上,像景泉生態家庭農場這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3487個,帶動農民17.4萬戶。
致富大門正在向阜新農民打開,尤其是在阜新市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干旱、糧食產量下降的情況下,農民人均收入依然增長6.3%和5%。
新舉措注入振興活力
“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新舉措,在改變農業結構的同時,為全面改革振興活躍了思路、提振了信心、注入了活力。”阜新市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200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帶生產的農產品激活了肉類、糧食、果蔬、乳品和油料等加工業,帶動倉儲、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形成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的良好局面。
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的發展思路,讓農業的產業鏈不斷延伸。自現代農業示范帶啟動以來,阜新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迅速。據了解,僅阜新康龍食品有限公司就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擁有10萬畝的培植基地,基地內2萬農戶年產花生3萬噸。由此,傳統農業逐漸走向集種植、收儲、研發、加工至外貿的完整產業鏈發展模式。阜新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河南雙匯、南京雨潤、內蒙古伊利、山東六合、山東魯花等一批知名品牌企業引進,阜新已形成特色鮮明的瘦肉型豬、奶業、肉羊、肉驢、白鵝、花生、雜糧等16個農業產業化鏈條。
截至2015年底,阜新市全市產值億元以上的畜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5個,畜產品精深加工比重達到55%以上。全市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化飼養,推進畜產品基地建設。與此同時,阜新市花生油年加工能力達到30萬噸,花生蛋白、花生醬、花生休閑食品年加工能力達到30萬噸,花生米年出口30萬噸,以上加工能力折算成花生果合計為200萬噸。此外,阜新引進和培育雜糧深加工龍頭企業10家,使當地具有一定規模的加工企業達到20家,雜糧深加工能力達到15萬噸,目前阜新已初步成為東北地區雜糧集散地。
“今年上半年,阜新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43.7%,比3年前增長11%,而阜新傳統的煤電產業則降至23.9%。現代農業示范帶的強勢崛起改變了阜新煤電獨大的舊有產業結構,為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走出一條新路。接下來,阜新將繼續大力推進食品及農產品加工基地建設,重點發展肉制品、乳制品、植物油等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業,加快建設農產品加工、林產品加工、皮革加工、功能食品等各具特色、充滿活力的產業園區,促進龍頭企業集群發展。”阜新市相關負責人說。(經濟日報記者 張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