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院士呼吁讓兒童節成為無網游日
——社科院對青少年打游戲進行專題報告
六一兒童節前夕,17位院士呼吁讓兒童節成為“無網游日”。他們在題為《愿你們在陽光下健康成長》的公開信中寫道,希望各大網絡平臺在兒童節能主動屏蔽網游內容和游戲鏈接。
網游真的成為青少年中的“洪水猛獸”了嗎?
5月31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和騰訊聯合發布了《中國青少年互聯網使用及網絡安全情況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是國內第一次專門針對青少年網絡安全的全國社會性調查。調查顯示,青少年打游戲熱度并沒有想象中高。
《報告》的主要調研對象為初高中生。《報告》指出,當代青少年網民的觸網年齡愈發提前,約有超過六成的青少年觸網年齡在6—10歲,且八成以上都具備較強的網絡使用能力。而且,青少年上網地點集中在家庭。
那么,青少年上網都在干什么?
《報告》指出,約半數青少年每天上網時長控制在兩小時內。而且,“這屆”青少年很愛學習,“做作業/解題”是他們上網時最為關注的話題。在“搜索資料和信息”“寫作業和查單詞”這些行為上,青少年們都表現出了較高的使用頻率。
娛樂活動的內容也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報告》顯示,“短視頻”迅速崛起,和音樂一起成為青少年的“心頭好”。有29.04%的青少年“幾乎總是”上網聽音樂,20.49%的青少年“幾乎總是”上網看短視頻,但選擇“幾乎總是”上網玩游戲的,只占受訪青少年中的14.4%,只有三成青少年每天至少玩一次游戲。此外,還有近三成青少年表示從來不上網玩游戲。有意思的是,前段時間發展得如火如荼的直播,在青少年這里遭到“嫌棄”——五成以上受訪者說自己從不看直播。
這確實和大家的想象有出入。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田豐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媒體對“青少年玩游戲”的關注度很高,但從他們調研的情況來看,在玩游戲方面,學校和家長都有控制,不像渲染的那樣,好像已經“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如果孩子玩游戲時間過長,也確實對家庭產生困擾。匡敦校是中國傳媒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也是一名曾經的游戲重度玩家的父親。兒子上初中時,對游戲近乎沉迷。他采取極端措施與兒子對抗,收效甚微。后來匡敦校終于想到了辦法——利用偶像的影響力。兒子當年喜歡周杰倫,因而愛上了打籃球。于是,匡敦校每天抽出時間帶孩子出去打籃球,與游戲爭搶孩子的注意力。
在兒子玩得最入迷的那段時間,匡敦校也會在心里抱怨網游平臺:為什么要讓未成年人玩游戲?
田豐說,游戲運營商確實需要承擔保護青少年的責任,但并非關閉游戲平臺就萬事大吉。孩子有需求,只堵住供給側并不能解決問題。田豐建議,家長們可以像匡敦校一樣,為孩子提供“替代性”活動,讓網絡游戲成為孩子眾多娛樂選擇中的一項。
“部分家長一些相對簡單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模式應當做出調整和轉變,主動投入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去,與孩子共同面對和解決網絡帶來的問題,這對于青少年的網絡素養和安全意識的提升,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田豐也提醒,孩子上網的主要場所在家庭,家長的做法和孩子行為關系密切,應做好榜樣。
《報告》發布會現場,騰訊研究院副秘書長、安全管理部高級總監毛晟斌坦言,他們也在打造更為適合青少年的“功能性游戲”,讓游戲教會孩子知識,發揮正向作用。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