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從何處著手?浙江邁出先行一步。如今,漫步之江大地,8000余家農村文化禮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散落”,它們凝聚起人心,也凝聚起鄉村文化的精氣神。
6月中旬,我們奔赴浙江各地,走進三座各具特色的文化禮堂,管窺這些年來,農村文化陣地的建設。
禮堂形美
守護古村歷史文化
農村文化禮堂,或許不是村里最高級的房子,但一定是如今村里最美、最具人氣的地方。
在湖州市南潯區舊館鎮西端,坐落著古色古香的港胡村。2013年,這里創建了舊館鎮第一家村級文化禮堂。
走進港胡村文化禮堂二樓展示廳,清新典雅的梅、蘭、竹、菊四君子圖,栩栩如生的猛虎下山圖,大氣磅礴的“百壽圖”………一幅幅精美的藝術品令人目不暇接。這些藝術品竟是由田地里最常見的麥稈制成,均出自村里的民間麥稈畫達人鄭榮初之手。
“水鄉文化遺產麥稈畫,是我們港胡村的一大特色。”港胡村婦女主任潘雪禮說,為了傳承民風民俗,港胡村文化禮堂專門為從事麥稈畫、根雕等的“民間達人”開設了工作室。這些集創作與呈現為一體的展示區,一方面給了民間達人秀出技巧的舞臺,一方面也增加了村莊的文化亮色。
作為民間文化與鄉村歷史的“活化石”,港胡村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在先后獲得國家級傳統古村落、省級歷史文化古村落等榮譽后,港胡村進一步活化民俗,以古村落為核心,全力打造吃、住、游、娛樂為一體的鄉村文化旅游帶。
“港胡村文化禮堂的位置特別好,就在古村落連廊中間。”潘雪禮說,文化禮堂不僅是村民的“精神家園”,也成了游客了解港胡村的一個重要窗口。
禮堂傳神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禮堂只是場所,文化才是內涵。浙江采取“送文化”加“種文化”,真正激發鄉村文化活力。
“野閣臨塘敞四扉,晨光映檻認稀微。”踏著朝露而行,過青磚黛瓦之下,進入金華市金東區,澧浦鎮蒲塘村文化禮堂內幾十個村民正在練習五經拳。這是一家五星級文化禮堂。
“來這里學拳的,除了本村人,還有湖南、山東、上海等地人,連美國、日本、白俄羅斯、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也來了不少人。”74歲的王深江從16歲開始就拜師學拳,如今是蒲塘村“五經拳”的教練之一。王深江告訴記者,五經拳在蒲塘村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2010年,“蒲塘五經拳”被列入金華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塘煙雨育風雅。在蒲塘村文化禮堂,傳承下的不僅是武學傳統,還有深厚的歷史文脈。
村民徐蘇蓮說,上世紀70年代村里曾有一個劇團,文化禮堂建起來后便又回歸本地,“如今,文化禮堂的門每天都開著,一說唱歌大家很快都過來了。”
在留住文化的同時,徐蘇蓮還和村民們挖掘著本地文化。從去年開始,村民王偉斌主動擔起了整理村中“白燈傳說”的任務。“這是段關于村莊的傳說。”目前,白燈傳說正在申報區級非遺項目。
禮堂凝魂
凝聚核心價值觀
“如今,文化禮堂既是一座村莊的文化地標,也是精神坐標。” 臺州市路橋區桐嶼街道坐應村黨支部書記趙建國認為,農村文化禮堂滿足了村民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做到了以民為主,為民所用。
行走在各地的文化禮堂之中,強烈地感受到:依托農村文化禮堂,核心價值觀宣傳、政策理論宣講有機融入各種文化活動中,有效凝聚了價值共識,拉近了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間的情感距離,也讓村莊上下一條心,更具凝聚力。
坐應村歷史上人才輩出。文化禮堂內有一面家風家訓墻,從祖訓族訓、族譜族約中挖掘優良品質,形成家風家訓,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品德意識。禮堂內還專門開辟了一間廉政書屋。
鄉風文明點評會、“百姓夢想”展示會、“路橋好故事”宣講會……在坐應村文化禮堂,一個個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推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豐富了鄉村百姓的精神生活。村民朱阿姨說:“以前給老人過壽,就是家里人在一起吃吃喝喝,現在上文化禮堂辦敬老禮,有味道多了。”
如今,在全省各地的文化禮堂里,“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等典型宣傳廣泛開展,“好家風”建設不斷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持續深化,新風尚更加濃郁,正能量更加強勁。
播下一粒種,收獲滿園春。省委黨校輿情研究中心發布2017年度浙江農村文化禮堂全國影響力及口碑指數白皮書,報告顯示:目前,全省已建成的文化禮堂總面積相當于一個西湖;在全國主要省份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項目熱度對比中,浙江熱度值為96.82%,居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