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發布的數據,上海已逐漸成為中國音樂劇演出市場中運營體量最大、市場活力最強的城市。中國首個具有專業度和系統性的音樂劇節 “演藝大世界——2019上海國際音樂劇節”也將于明年舉辦,搭建集音樂劇生產、服務和孵化功能為一體的多功能全產業鏈平臺,讓上海不僅成為中外音樂劇展演的碼頭,更成為音樂劇創作的源頭。
外國原版與本土化音樂劇輪番上演,在上海已然形成了音樂劇的匯聚與“井噴”。截至今年8月,上海45個專業劇場音樂劇演出共計351場,觀眾達32.3萬人次,票房收入5080.3萬元,漲幅超過去年全年166%。開創上海國際音樂劇節,是對新時代建立文化自信宏圖偉略的積極響應,是“文創50條”打造“亞洲演藝之都”城市名片的重要一步,也符合上海城市文化內涵與實力發展的趨勢。
原創華語音樂劇孵化計劃和原創音樂劇展演季將成為上海國際音樂劇節的亮點。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表示:“我們行業要有未來,一定要把原創音樂劇培育起來,用真心、專業、踏實、不急功近利的態度推動原創音樂劇發展。”原創音樂劇近年演出體量上升,風格越來越多樣。文化廣場每年春季舉行的華語音樂劇展演也見證了這一過程,從最初的“無戲可選”到如今的“左右為難”,七年間文化廣場的舞臺共呈現了30臺76場優質原創劇目。今年參選原創劇目的地域范圍也進一步擴大,涵蓋了新加坡的作品;題材則穿越古今,囊括古典名著的衍生改編、現實社會的思考反映以及未來世界的科幻暢想。《尋找聲音的耳朵》《賽貂蟬》《梁祝的繼承者們》《聊齋》等六部原創華語音樂劇最終從26部作品中脫穎而出,將參演明年首屆音樂劇節。
在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業內人士也指出了一些發展問題。著名作曲家金培達表示:“原創華語音樂劇的問題概括起來就是審美和規范的缺乏,年輕創作者和制作人之間需要橋梁。找到共通的看法,才能讓新生力量成長起來,推動行業繼續往前走。”音樂劇節將從各個層面推進演藝產業的升級建設,發展具有上海特色的文化旅游節慶品牌,引領上海作為亞洲演藝之都的領先地位,繁榮華語文藝創作。
隨著音樂劇演出的豐富,上海的音樂劇觀眾也具有了越來越專業的文化準備,并非所有外國引進劇都能叫好賣座。文化廣場總經理張潔透露,中國音樂劇的受眾群體與審美偏好,和百老匯西區并不相同。外國音樂劇同質化的大IP無法完全滿足本土需求,原創音樂劇大有可為。
據悉,2019年首屆上海國際音樂劇節將由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主辦,上海市黃浦區文化局、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承辦。上海大劇院、中國大戲院、黃浦劇場等多家劇場也將共同參與音樂劇節,打造有活力、資源充分聚集和共享的演藝大世界品牌。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