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擁有156年歷史的全聚德也開始改革了。改革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取消服務費;二是全面下調菜品價格,菜價平均下降10%左右,三是研究年輕消費者,研發新菜品、改變裝修風格,拓展年輕人市場。
全聚德是中國餐飲的一面旗幟,稱得上是百年老店,但近年來,全聚德的經營并不理想。據報道,2017年-2019年,全聚德年營業收入分別約18.61億元、17.77億元、15.66億元,對應的歸屬凈利潤分別約1.36億元、7304.22萬元、4462.79萬元。雖然可以說是業績不俗,但明顯在走下坡路。到了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全聚德預計虧損超出一億元。
全聚德所面臨的難題并非個例。有著162年歷史的天津狗不理包子日子更難過,干脆在今年的5月份終止股票掛牌,主動從新三板退市。而在此之前,部分老字號價格高昂、店大欺客的做法在網絡上就引起頗多爭議。天津狗不理35元一個包子,全聚德就餐加收10%至15%服務費等等,都備受詬病。
應當說,全聚德、狗不理的境遇在傳統服務業領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些老字號曾經靠著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贏得了顧客的青睞,事業越做越大,招牌越叫越響。但是,顧客盈門之下,經營者往往看不到背后的危機,許多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一旦外部環境發生改變,小問題就變成了大問題,隱患也拖成了老毛病。
曾幾何時,背靠著北京巨大的旅游餐飲市場,全聚德幾乎不用擔心客源。但疫情一來,外來客源驟然減少,危機集中爆發。應當說,疫情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全聚德面臨的更大的難題早已在其內部蘊藏。
市場上沒有不褪色的金字招牌,再硬的牌子也要有相應的服務支撐,這才能真正贏得顧客。所謂店大欺客是個偽命題,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服務行業的競爭更加充分,沒有好的服務、沒有高性價比的產品,消費者自會用腳投票。消費者不傻,那些試圖通過提高產品單價,加收服務費把高昂運營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做法,或可一時得手,長久卻行不通。
面對困境,包括老字號餐飲等在內的傳統服務業有必要來一輪供給側改革,真正回歸本業、回歸初心,為老百姓提供質優價廉的服務。正如全聚德總經理周延龍所言,“你沒有身價,你就是一個做飯的,只是站在了品牌的肩頭”。只有把自己的位置擺正了,真正去傾聽消費者的聲音,探求并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企業才能真正做大做強,老字號的品牌才會越擦越亮。
全聚德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打了個樣”,接下來就要看傳統服務業如何放下身段來一場徹底的供給側改革了。想憑借招牌硬撐肯定不是辦法,不然您的招牌比全聚德、狗不理還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