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為我省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黃河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我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成立全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研究部署我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盡到青海責任,作出青海貢獻。
“1+1+3+5”:推動黃河文化發揚光大的青海行動
青海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啟動以來,各成員單位在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的同時又各負其責種好自己的“責任田”,共同推動黃河文化發揚光大。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的“1+3+9”的規劃體系,確定了《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青海省專項規劃》“1+1+3+5”的基本框架。
“ 1 ”是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將黃河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生態建設密切結合,以“五個示范省”建設,“四種經濟形態”為引領,奮力推進“一優兩高”。
“1”是打造河湟文化品牌,設計品牌Logo,借助央視央廣主流媒體及省內媒體、自媒體正在廣泛宣傳的“大美青海旅游凈地”有利時機,加強各類資源、平臺、載體的整合,抓好河湟文化品牌的傳播和延伸,講好新時代河湟文化故事,使河湟文化成為黃河文化的“青”字招牌。
“3”是推進“三項工程”:青海黃河文化系統保護工程。梳理國家相關政策,研究制定對應政策,推進流域特色旅游,加強非遺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提升文物保護利用水平。加大“云上黃河”建設力度,完善服務功能,充實在線服務;黃河上游文化旅游帶建設工程。整合串聯沿線的旅游精品線路、文保單位等文化旅游資源,推動長城、長征文化公園建設,加強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推進格薩爾文化(果洛)和藏族文化(玉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加快黃河主題創作(舞劇《大河之源》),構建具有影響力的黃河上游文化旅游帶;蘭西城市群文旅產業工程。發揮文旅產業投融資平臺作用,建設文化和旅游產業聚集區。策劃聯動萬里黃河、拉動世界十大河互動的大型活動及黃河上游文化旅游產業論壇等活動,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
“5”是布局“五個功能區”:黃河上游生態文化保護區。區域覆蓋海南、黃南、果洛、玉樹等地區,涵蓋文物保護、非遺傳承、旅游產業布局等重點,確保生態文化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的同時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綜合功能,努力提升水文化創意能力,弘揚生態保護優先理念;河湟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區域覆蓋西寧、海東、海北等地區,以河湟一帶各民族世代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深入挖掘文化和旅游資源,充實和拓展河湟文化內涵,打造“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的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黃河上游生態旅游體驗區。深入挖掘黃河上游生態旅游價值,按照互惠共生、特許經營、全民共享的理念開展高端生態旅游,為公眾提供親近自然、體驗自然、了解自然的游憩機會;黃河上游國家公園創新區。在國家公園一般控制區內劃定適當區域,鼓勵周邊城鎮建設,完善訪客公共服務體系,開展生態教育、自然體驗、生態旅游等活動,構建高品質、多樣化的生態產品體系;蘭西城市群協同發展區。加強黃河文化傳播交流與對外推廣,強化蘭西城市群互融互通,實現共建共享,共同籌備和發起黃河文化宣傳營銷活動,促進蘭西城市群黃河文化協同一體化建設。
增強“三力”,打造河湟文化品牌
在推動青海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中,我省認真研究黃河文化的青海定位,緊緊圍繞黃河文化在青海的五個特質,從歷史淵源、當代實踐和未來發展的角度研究后認為:“河湟文化是生活在河湟地區的歷代先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斷發展和創造形成的精神文明成果,是以中華傳統文化和社會倫理為核心,以西部邊地歷史和高原農牧業文明融和為內容,以多民族生活樣態和人文傳承為形式的黃河青海文化”。
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我省采取針對性措施,凝練河湟文化,講好河湟故事,在保護傳承弘揚河湟文化,增強河湟文化生命力、傳播力、影響力上下功夫,努力讓新時代河湟文化煥發新機。
挖掘素材,創作河湟文化時代精品。以在大通縣后子河上孫家寨村出土的西漢末期熏爐為文化符號,設計河湟文化品牌Logo——“河湟鸞鳳”,充分彰顯河湟文化內涵。編寫《黃河視域中的河湟文化》一書,對河湟文化形成發展的歷史進行深入發掘和梳理。加強現實題材創作,邀請羅懷臻團隊創作舞劇《大河之源》。發行“河湟文化”主題郵冊。
籌辦河湟文化論壇,不斷擴大河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先后開展了文旅人“游”青海、青海人游青海、博物館日、中國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購物節”、“黃河·河湟文化”惠民消費季、開啟青海人游青海旅游專列、中國景區創新發展論壇、中國文旅大講堂、誠邀全國人民游青海等活動,有針對性地把啟動儀式安排在河湟地區,通過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展現獨特的河湟歷史記憶和文化魅力。有效挖掘利用具有河湟文化代表性的刺繡傳統工藝,開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古老的“青繡”藝術在新時代煥發生機與活力,30萬繡娘用老手藝繡出新生活,“指尖上的青繡”成為河湟文化的金名片。
深入挖掘河湟文化旅游資源,利用青海數字文旅大數據平臺,把能夠體現河湟特色的文化元素、文化符號和精神標識提煉出來,開發一整套分門別類、標簽化保存的數字目錄。積極打造河湟文化研究平臺,與青海民族大學共建了青海省河湟文化和產業研究中心,組建河湟文化研究院和博物館,全面推進河湟文化系統研究與發展。省博物館策劃《河湟文化五千年展》專題展覽,西寧市、海東市分別策劃舉辦“河湟文化旅游藝術節”“青海省絲路花兒藝術節暨河湟文化藝術節”,提升河湟文化的時代價值。
創建省級河湟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以河湟一帶各民族世代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深入挖掘文化和旅游資源,充實和拓展河湟文化內涵,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保護方針,推進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在河湟地區重點打造一批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推出100條精品旅游線路,促進生態游、研學游、自駕游、休閑游、鄉村游等旅游產品、服務設施和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
“10個1”:讓河湟文化“立”起來“旺”起來
編制一部高質量規劃。緊緊圍繞挖掘、保護、傳承、弘揚四個方面,按照“1+1+3+5”的規劃總體思路,加快編制《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青海省專項規劃》。特別是在規劃中,充分體現河湟文化在黃河的核心地位,把河湟文化發展融入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深入挖掘青海河湟文化的稟賦特征,賦予青海黃河更深層次的文化靈魂,形成青海獨特的精神標幟。
形成一批高質量研究成果。鼓勵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開展河湟文化研究,支持河湟文化研究會隊伍建設,研究河湟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梳理河湟文化的孕育、演進和發展歷程,挖掘河湟文化的歷史脈絡與時代價值,推出一批標志性研究成果。
推進實施一批高質量工程。堅持政府引導,以項目為帶動,廣泛調動企業、社會以及民間組織對于河湟文化保護發展的積極性,支持實施一批黃河文化項目。
開展一系列特色主題活動。圍繞挖掘河湟文化和旅游資源,充實和拓展河湟文化內涵,精心設計一系列特色鮮明的主題活動,開展文化旅游宣傳交流推介,傳承黃河文化,講述河湟故事,形成河湟文化特色品牌。
創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精心編撰《黃河視域中的河湟文化》圖書,發行“河湟文化”主題郵冊,創作好以河湟文化為主題的舞劇和歌曲,重點講好河湟故事。
推出一批河湟地區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策劃一批精品旅游線路,推動河湟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提升黃河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開發一整套分門別類、標簽化保存的數字目錄,推動黃河文化遺產“上云”。深入挖掘河湟文化旅游資源,加大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黃河文化保護與傳承發展中的開發應用。
打造一個高水準的河湟文化品牌。加強各類資源、平臺、載體、人才的整合,抓好河湟文化品牌的傳播和延伸,講好新時代河湟文化故事,使河湟文化成為黃河文化的“青”字招牌。
建立一個媒體宣傳矩陣。綜合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大力宣傳全省河湟文化研究發展取得的成就,充分調動和激發各方面積極性,形成全社會支持、關心、參與發展的良好氛圍。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形成目標管理機制,明確各單位的目標任務、工作分工、時間節點等,明確河湟文化工作重大工程和項目,一體規劃、一體建設、一體運行。形成責任落實機制,制定河湟文化推進考核評價體系,形成有效激勵機制。
《“青繡”三年提升行動計劃(2020年-2022年)》正在編制,100條河湟文化主題精品旅游線路推出,精心打造了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和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全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非遺購物節”,共舉辦各類非遺宣傳展示活動46場(次),涉及10個類別的120余項非遺項目,278名各級各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84家企業、工坊代表及群眾約50萬人參與。為期兩天的青海主會場活動線上發放非遺購物券5萬元,撬動消費9.42倍。最美“青繡”荷包網上評選活動,總訪問量264.85萬人次,總投票數23.48萬票,極大地激發了“青繡”從業者的創業熱情,提振了“青繡”行業的文化自信,彰顯了“青繡”藝術的獨特魅力,受到廣泛好評和贊譽。
為期四個月的“黃河·河湟文化”惠民消費季活動,在啟動的一周時間內,全省現場參與人數近40萬人次,直接消費近9.2億元,13家金融機構開展40余次線上線下“愛購青!钡认M優惠活動,帶動文旅消費過億元……
西寧市啟動了《西寧“黃河·河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編制工作,舉辦了西寧河湟文化旅游藝術節暨第三屆美食節、河湟文化發展高峰論壇等100余項豐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動……
海東市正在加緊編制《國家級河湟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綱要》,舉辦了“青海年·醉海東”系列文化活動,組建河湟文化研究會,建設河湟文化博物館……
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開始運營,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云谷川印象小鎮等文旅融合發展勢頭良好……
不難看出,我省河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有頂層設計、有基礎、有載體、有創新、有成效。
目前,這項工作在持續推進的過程中,確立了“10個1”的工作目標,讓河湟文化“立”起來“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