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縣地處江西撫州,北宋淳化五年建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共有128個格局完整的古村落,保存明清古建筑11633棟,是贛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和標志性符號。
古村落能夠留存下來,是可持續發展的印證。如何在保護基礎上更好的活化利用?如何對本區域的民生和整體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對當地政府、學界、業界來說,都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在近日舉行的2021首屆中國撫州文創生態大會暨第十八屆中國文化產業論壇上,或許我們能找到一些答案。
把古村落界定為生態產品
金溪縣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7個,中國傳統村落42處,省級傳統村落31處,是江西省傳統村落三大聚集地之一。
在中共金溪縣縣委書記張文貴看來,金溪縣傳統村落有“六美”:選址美、格局美、建筑美、氣度美、色彩美、文化美。
128個格局完整的古村落,依山傍水,街巷縱橫;11633棟明清古建筑,工藝精湛,包含磚雕、木雕、石雕等多種傳統建筑形式,建筑類型齊全,包含牌坊、宗祠、廟宇、祭壇、書院等,“是明清建筑的寶庫,是贛派建筑的精品,是具有原生態肌理傳統村落的活化石,堪稱農耕文化博物館,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古村落博物館。”張文貴說。
金溪縣古村落的歷史價值、人文價值和產權價值,是其能夠保護利用可持續的發展的基礎。
今年4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價值意見》,其中第十九條中明確提出,在具備條件的地區探索古屋貸等金融產品創新,以收儲托管等形式進行資本融資,用于周邊生態環境系統整治,古屋拯救改造,以及鄉村休閑旅游開發等。
2019年9月,撫州市成為全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金溪縣政府抓住這一契機,提出將古村古建作為生態產品,并提出活化利用的概念,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肯定和大力支持。“我們拿到深水區改革的通行證。”張文貴說。
在江西省相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金溪縣確定了用物權流轉、確權頒證、價值評估和交易、金融支持、活化利用等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路徑,打通了古村古建生態產品從資源到資產、到資本,最后到資金的轉化通道。
金溪縣充分利用實施“老屋拯救行動”,整縣以推進項目契機,采取征收和托管兩種方式,打通古村古建托管路徑,收儲古村古建的用益物權。到目前為止,全縣與村民簽訂托管協議的古建達到1802棟,其中完成整村托管28個。
權屬不明晰、資產邊界不清晰是社會資本難以進入古村古建修繕保護活化利用的制約瓶頸,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金溪縣通過托管的方式,取得古村古建經營權進行單獨確權辦證,解決了以前難以明晰的產權問題。截至目前,金溪縣政府創新頒發了四個古村整村經營權證,有效破解了抵押難題。
古村古建的活化利用金融必須先行,金溪縣金融機構創新推出“古村落金融貸”,開展古建筑所有權經營權兩權抵押貸款,得到了江西省人民銀行的大力支持。金溪縣農商行根據縣政府出具的第一份古建筑價值評估報告,對修繕開發民營企業發放了500萬元的貸款。截至目前,全縣總共發放古村落金融貸達到10.38億元。
此外,金溪縣政府還與深圳文交所共同建立深圳文交所中國古建資產管理計劃金溪托管專區線上交易平臺,目前已經掛出了5個村。同時在金溪縣建立了深圳文交所中國古村落振興計劃金溪運營中心線下交易平臺,古村古建確權辦證后,就可以進入深圳文交所掛牌交易。
“金溪縣在確定古村古建作為生態產品之后,在確權辦證、融資上大膽突破和創新,古村古建變為帶有金融屬性的活資產,使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貝可以變現。”張文貴說,“可以說,金溪古村落活化利用未來可期。”
生活的活化與IP缺一不可
古村落的保護活化,不僅是古建古村的保護活化,還涉及到古建古村所承托的人們生活的延續活化。
在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學文化創意產產業學院特聘教授姜進章看來,古村落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只是因為其保存和繼承充滿歷史感和年代感的物件,還因其傳承的傳統手藝和技術。
社會關系是在共同生活中建成的關系,其中生產關系是基礎。2020年,金溪在全縣開展“景秀金溪、美麗花園”的創建工作,社會關系發生轉變,從過去很多村民出去打工,古村落空心化到結合鄉村自身的特征和資源稟賦,探索村民參股等多元化投資模式,并且有了多元化的發展。“它的生產關系已經開始逐步由過去空心化走向共建方式。”姜進章說。
通過對金溪縣古村落的深入探索,姜進章發現,在之前所有的保護開發過程中,金溪縣對有形資產的產權做了評估界定,缺失對無形資產的產權評估。“我們研究金溪古村落保護利用規范和制度,相當一部分是對無形資產未來的整體規劃,因為無形資產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金溪縣的傳統村落成型于明清,集中了商幫文化、科舉文化、鄉紳文化、家族文化等。“這么多的文化要素不僅要形成一個故事,還要集中打造一個IP,所謂‘一村一品’,古村落未來的文化產業發展必須有IP,沒有IP就沒有知識產權,沒有知識產權就無法將古村落打造為可持續的發展規模,在推廣當中,就無法產生商業價值。”姜進章說。
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成琪/攝
用古村落的教育功能培養人
古村遺產可持續發展需要人。人從哪里來呢?
2021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到“實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進一步提升傳承人技能藝能。加強傳承梯隊建設,促進傳統傳承方式和現代教育體系相結合,拓寬人才培養渠道,不斷壯大傳承隊伍。”
中國人民大學東方文藝復興研究院院長丁方認為,古村落有教育的功能,因為只有通過教育,文化才能得到傳承,才能在年輕人心里真正地延續。
“我認為,最佳方案是將其打造為職業教育的社會課堂,即未來課堂社會化。”丁方說。
丁方補充到,要實現這個目標,前提必須要有一個新建的一流學科作為支撐,“必須把大國藝術工匠以及非遺傳承納入學歷教育,或者讓其在新建一流學科扶持下,進入學業教育課堂,改變目前職業教育在大國藝術工匠和非遺技藝傳承中缺失的困境。換句話說,將石徑禪院打造為藝術、文旅、研學產業的孵化基地,這是古村遺產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選擇。”
丁方認為,產教融合目前是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最佳選擇,它把職業教育的改變和文旅產業的提升正好結合在一塊,兩相需求而不是要其中一個付出代價。因此在地職業學校可以借助孵化基地進行學習推廣,促進他們通過一流學科建設而改變專業設置,進入未來課堂培養大國藝術工匠與非遺技藝人才,扭轉普遍缺乏技術人才的局面。
“課程設置不僅在古村落遺產里,同時也可以對游客開放,打造出新型旅游產品,成為傳統文化加社會美育的體驗場所,其中的空間可以無限想象。”
用美學引領 用創意改造
每個古村落都有其獨特性,然而當前古村落的可持續發展卻同質化嚴重。如何在各自的文化定位上做出個性化發展呢?
大坊是金溪縣創意改造傳統村落的項目,曾被評為最美鄉村之一。但中青旅聯科公關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旅游協會旅游營銷分會副會長葛磊認為大坊項目有些遺憾。是什么遺憾?“沒有業態。至少我當時看的時候,它只是一個供參觀的村莊。”
“金溪,無論是傳統的古建筑、非遺、還是現代化元素,在美學上讓我看到很多驚喜的地方。這幾年有一些美學引領的網紅,如水下餐廳,孤獨的圖書館,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人的情緒表達,幫助人們創造體驗。”葛磊說,“我希望金溪也能成為網紅的項目。”
如何做?做旅居體驗。
核心是未來要打造更多的精品民宿,可以讓更多人住下來體驗。住下來之后還有事干。“我們不僅要復原傳統的鄉村生活體驗,還可以有更大跨界的可能性,金溪未來營造的不僅是傳統文化,還可以和國際文化、新銳文化結合,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金溪,被稱為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古村落博物館。在葛磊看來,從文化上可以這樣講,從旅游上不一定這樣講,“因為我覺得博物館是用來看的,金溪一定是讓人們在這里生活的。金溪未來的旅游是通過更有創造性體驗的開發,在這里真正能讓游客發生故事,能讓游客在這里生活,能讓游客戀戀不舍,和他的家人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中國經濟網 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