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在新一輪脫貧攻堅中,老區人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講話,利用山區的自然資源、紅色歷史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探索出一條致富和發展之路。
地處沂蒙山革命老區的山東臨沂沂南縣常山莊,是當年紅嫂“乳汁救傷員”故事的發生地,如今,已變身為紅色影視基地,拍攝過《斗牛》、《沂蒙》等近200部影視劇。村民們在種地打工之余,可以來當群眾演員或者打雜幫工,60歲的陳鳳東就是這里的常客。
陳鳳東:工資就是小工一天80,大工一天120,一天管三頓飯。還有我老伴兒在這里打掃衛生,一個月1200。
在影視基地向東16公里的竹泉村,清泉環繞,翠竹叢生,一片江南景象。
景區開工建設前,很多村民并不看好。為解除村民的后顧之憂,當地引入社會資本,成立竹泉旅游發展集團,在村旁建起了高標準的新型農村社區,村民直接用舊房置換新房。景區開放后,村民們可以在景區就業,還可以從土地租金得到一筆不小的收入。去年,竹泉村的人均年收入已經達到24000元,是旅游開發前的6倍。
竹泉旅游發展集團副總經理崔曉:村里的這片竹林,包括山上種的板栗、果樹都是我們租賃老百姓的,地還是他們種,果實收入也歸他們,但是這個承包地的錢我們給。
老區發展旅游扶貧,紅色資源、綠水青山是先天優勢,而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旅游接待水平較低是現實困境。突破現實困境,老區在行動。
臨沂對原有的“紅色”和“綠色”資源進行整合再造,將旅游開發和異地扶貧搬遷相結合。目前旅游收入已經占到全市GDP總量的16%。
臨沂市委書記林峰海:扶貧這個實踐可以看出來,綠水青山就是群眾致富的金山銀山。現在看旅游在帶動扶貧,面廣量大,帶動貧困戶形式多樣,效果非常好。
同是革命老區的太行山革命老區則借助原有的農業資源,發展觀光農業,助力扶貧。在山西晉中左權縣,群山掩映間的鱻淼葡萄莊園已是郁郁蔥蔥。石匣鄉三家村的孫師傅每天都坐著公司的班車來上班。
記者:家在附近?
孫師傅:是,在這個地方打工。男人可以干一年,常年在這里。我這個能收入一個月兩千多塊錢。
目前左權全縣已經發展生態莊園257處,雇用貧困人口1萬余人,年人均收入1.25萬元。
中國社科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國寶認為,沂南和左權作為革命老區,不是以短期的、殺雞取卵的方式來開發旅游資源扶貧,而是具有可持續性,值得借鑒。
吳國寶:臨沂它不是簡單地利用當地的旅游資源,而是對原有旅游資源(包括紅色的和綠色的旅游資源)的整合和再造,事實上是放大了當地旅游資源的優勢和扶貧效應。呂梁的情況可能更具有普遍意義,通過農業產業園的開發,來發展生態旅游、農業旅游、觀光旅游、休閑旅游,就有可能形成一種農業產業開發和旅游服務結合的旅游扶貧的形式。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新聞熱線4008000088,撥打熱線電話即可將您手中的新聞線索第一時間反饋。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調查事件、報道事實、揭開真相。)
(責任編輯:石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