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7日訊(記者魏金金 專欄) 當前,中心城市對區域經濟的引領帶動作用正日益凸顯。尤其是在新一輪的發展過程中,人口、產業都在向大城市聚集,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將極大有利于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賀云翱今年帶來的提案之一就是呼吁國家支持南京中心城市建設,提升其區域輻射帶動功能。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賀云翱。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攝
采訪過程中,賀云翱告訴記者,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背景下,華東地區只有上海是國家中心城市,參考西南地區重慶和成都雙雙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格局的先例,由三省一市構成的長三角地區作為我國經濟體量最大的區域,需要再有一到兩座城市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提升區域輻射帶動能力,分擔上海的部分功能,促進長三角城市群的持續發展及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
在此之前,2010年2月住建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10-2020)》中明確提出五大國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的規劃和定位;在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期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先后發函支持成都、武漢、鄭州、西安這4個城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目前,9大國家級中心城市中除西安(8349.86億元)外,其他國家級中心城市GDP均屬于萬億元俱樂部。
申請國家中心城市,也是為了進一步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2017年,江蘇省出臺《關于加快建設揚子江城市群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支持南京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南京作為江蘇的最大城市華東地區的特大城市,在資源、人才、創新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引領帶動作用。賀云翱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國家大力支持南京中心城市建設,是因為當前南京中心城市建設發展具備了以下幾方面條件和因素:
首先,南京擁有重要的地緣優勢。北接中原、西連荊楚、南引吳越、東通海洋,與重慶、武漢、上海共同建構了長江一線中心城市帶。在歷史上,南京多次成為國家都城所在或長江中下游區域行政中心城市。南京的地緣優勢同樣在我國現代宏觀區域協調發展中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出臺的2010年長三角規劃中,南京被賦予“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門戶”地位。如今,南京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門戶城市、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多重國家戰略與其自身發展優勢疊加交匯之地,其經濟及綜合優勢顯著。
其次,南京市經濟實力提升顯著。在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聯合國人居署共同發布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7—2018》顯示,南京經濟競爭力位列全球第44名,可持續競爭力位列79名,均進入全球百強。2018年南京GDP超萬億,名義增速9.4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在全國GDP超萬億城市中名列前茅。這些為要素集聚、創新引領功能的發揮奠定了堅實的經濟支撐。
再者,南京高校和科研機構資源富集,科教綜合實力僅次于北京、上海,發展潛力很大,尤其是在近年來經濟發展模式由粗放型向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模式轉變的過程中,南京雄厚的科教文化實力優勢更為明顯。
對此,賀云翱談到,建議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編制中明確支持南京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并編制出臺相應的指導性文件。同時從鐵路、水運、空運等方面支持南京建設國家綜合交通樞紐。支持南京都市圈建設,拓展特大型中心城市輻射腹地。促進皖江城市帶發展,推動南京都市圈在東、中部協調聯動中承擔更大使命、發揮更大作用。從國家層面支持中科院、江蘇省共建南京綜合性科學中心,將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作物表型組學研究設施、生物醫學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列為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等。此外,支持南京建設更高水平綜合保稅區,落實“把南京江北新區列入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的指示。
更多報道請見“2019全國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