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灣畔“智”潮涌,五月津門萬木青。一年一度的世界智能大會再次啟幕,為海河兩岸經濟發展賦能。
在2017年舉行的首屆世界智能大會設立了300億元智能科技產業基金、加快集聚全球資源、打造“天津智港”,一系列戰略舉措掀開天津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兩年間,天津市把智能科技產業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據統計,在天津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智能制造業企業的占比接近20%,其增加值占比接近30%。新能源汽車、平衡車、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服務機器人等新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分別增長22.7倍、84.2%、70.9%、47.2%。
智能科技揚帆起航
人臉識別、水下智能機器人、視覺防火系統、無人機、全景多目智能攝像機……兩年來,天津創新的步伐從未停歇。創新鏈、產業鏈雙鏈融合,布局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領域,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天津實現了產業化。
在天津濱海高新區,飛騰公司市場拓展部副總監柯冠巖展示了最新研發的FT-2000+芯片,“這款芯片在單核計算能力、訪存帶寬等指標上均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主要應用于高性能計算等領域。目前基于飛騰產品的整機系統已經在云計算平臺、企業服務器等多個領域推廣應用”。
同時,基于自主芯片的國產操作系統應用也取得新進展。“銀河麒麟服務器操作系統目前已在政務、電力、航天、金融、電信等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天津麒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姚翎介紹。
截至目前,天津初步形成了自主可控信息、智能安防、大數據、先進通信、智能網聯車、工業機器人和智能終端等7條產業鏈,共聚集近300家高新技術企業。
2019年初,天津市科技局發布了《天津市人工智能“七鏈”精準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0)》。“7條產業鏈服務傳統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助力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天津市科技局局長戴永康介紹。
金融創新助力“智”造
2018年,天津市出臺了《天津市關于加快推進智能科技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設立百億級智能制造財政專項資金、千億級人工智能科技產業基金,發力智能制造,加快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剛剛牽手世界第一印刷設備制造商海德堡的天津長榮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打造國家級新型綠色印刷設備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在天津北辰科技園內,長榮公司正在建設20萬平方米的示范基地項目,包括智能制造自動化生產線、智慧印廠等,投資將超過10億元,于今年年底建成。
“今年1月份,我們已經收到了天津市下撥的1000多萬元智能制造支持經費,這將補充企業現金流,支持企業加速研發。”天津長榮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邱丞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說。
2019年,天津市還將安排財政資金6.2億元,支持183個智能制造項目,拉動企業智能化升級投資60億元。目前,天津市已與華為、百度、360等9家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加快構筑智能產業新高地。
根據《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5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300億元。“對此,我們將按照‘投產達標一批、開工建設一批、儲備報批一批’的要求,加快人工智能領域大項目好項目引進、實施和建設工作。”天津市工信局總經濟師周勝昔對記者說。
不拘一格廣聚英才
在2018年舉行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天津市出臺了“海河英才”計劃,重點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數字創意等新興產業的人才需求。
據統計,截至目前“海河英才”引進各類人才15.6萬人。其中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約占引才總量的18%;新全職引進兩院院士、長江學者、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領軍人才24人,引進博士、博士后等青年后備人才900多人。
2018年落戶天津濱海新區的紫光云技術有限公司,在1個月內就招聘、組建了100多人的科研團隊。“‘海河英才’計劃的落戶優勢,為我們吸引了大量科技研發人員,其中30%具有碩士以上學歷,這大幅提升了企業研發能力。”紫光云公司總裁兼CEO吳健說。
同時,“海河英才”計劃還大量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來津創業,以此帶動先進的科學理念、知識、技術、項目向天津集聚。目前,天津市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到4.2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5000余人,留學回國人員創辦企業1600余家。天津市已建立市級留學人員創業園、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等孵化平臺17個。圍繞創業需求,天津已形成覆蓋企業初創期、成長期、壯大期的全周期創新創業政策支持體系。2018年當地撥付創業啟動、貸款貼息、納稅獎勵資金2100余萬元,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創造熱情。
今年,天津還將人才鏈進行拓展延伸,一是針對高端人才,即碩士、博士以上學位人才,特別是戰略新型人才,加大引進力度。此外,天津還將推出海河工匠行動,圍繞產業發展,引進大量高熟練度技術人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武自然 商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