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發展中的困難挑戰和國際形勢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最好的回應就是以變應變,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從深入地方考察調研,到日前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多次強調要“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以擴大內需為著力點、打造新發展格局,就是我們必須集中力量辦好的、一件極為關鍵的自己的事。
打造新發展格局,國內大循環是主體,換句話說,就是“以我為主”。這既基于對世界格局調整的深刻洞察,也出于對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的精準把握,更源于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奇跡”的底氣信心。這一戰略抉擇不是針對當前產業鏈供應鏈因疫情受阻采取的權宜之計,不是因為個別國家企圖與我脫鉤的被迫收縮,而是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強國方略。
當前,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持續釋放出活力。每天,超過2億件快遞在大江南北穿梭;每小時,超過4萬部智能手機在中國市場賣出;每分鐘,1座5G基站在城市鄉村建成豎起……不斷跳動的數字,映照著這股子活力的強勁勢頭。
透過這一組組跳動的數字,我們更能深刻體會,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牢牢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的戰略要義。擴大內需,是進一步激發我國經濟活力、對沖世界經濟下行壓力的必然選擇,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當下中國,發揮優勢、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更要在擴大內需上做好全局部署,穩固基本盤,為新發展格局打造新的動力源。
需要注意的是,擴大內需是個系統性、綜合性工程。既有消費需求,也有投資需求,牢牢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關鍵是要推動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相互促進,通過一整套相互配合作用的政策舉措,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引導消費方向、改善消費環境、提高消費能力,同時,突出民生所需和未來所向、加大當前經濟社會生活相關領域補短板力度、為撲面而來的工業4.0時代提供必備的公共基礎設施。
當然,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也并不意味著對外開放的后退,更不是別有用心之人指責的閉關鎖國、主動脫鉤。相反,我們追求的是一個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將持續上升,同世界經濟的聯系會更加緊密。實際上,新一輪試點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將在專業服務等領域重點推出26項舉措,已經再次表明了我們的態度: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的中國,會始終在國際經濟、政治格局大變動中更好地與世界合作,更好地發展自己,更好地惠及世界經濟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金觀平)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