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真的需要這么多欄桿?
“北京的欄桿太多了,走到路對面或者轉個彎,都要多繞好幾百米。”這是一位外地游客在北京一日游后留下的“感想”,也說出不少市民的心聲。
近年來,北京城的道路欄桿越來越多。欄桿對劃定分區、維護街道交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為了便于管理而大量使用欄桿,不僅讓騎車人、行人感到不便,也大大增加了空間壓抑感,破壞城市景觀,缺少人情味兒。加裝欄桿是否是唯一選擇?在硬性隔離設施外,能否采用智能化手段進行管制?在城市精細化治理的背景下,街道欄桿的設計與擺放應當引起職能部門更多關注。
據領秀新硅谷CD區居民反映,8月份左右,門口的西二旗西路加裝了兩道欄桿,用來隔離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保護非機動車路權,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居民普遍反映不符合該地區道路實際情況。
“這條路是雙向兩車道,本來就容易擁堵,加裝欄桿沒有考慮到應急會車錯車的需求,也沒有考慮小區門口有臨時停車的剛需。而且這條路上自行車流很少,自行車道常常閑置。”有居民在社交網站提出質疑,北京12345熱線介入調查。
9月底,記者前往該路段發現,兩側的道路欄桿被平移到人行道旁,緊挨著馬路牙子。“這樣的欄桿有什么用?白白占用道路空間。為什么不能直接挪走?”居民仍感到疑惑。
事實上,欄桿過多、擺放不合理等問題已經成了市民、游客普遍反映的情況。
在位于五道口的中關村二小附近街道,道邊欄桿“切碎”了狹窄的道路空間,而且樣式不統一,影響街道景觀。“我特意停下來觀察了很久,發現根本沒人在里邊騎車,也沒人在里邊走路,空間就這樣被浪費了。”市民劉女士抱怨。
據觀察,在部分地區,步行空間本來就不夠,而又高又密的欄桿進一步加重了空間壓抑感,降低了行走的舒適度,很多行人寧愿走在外邊的非機動車道上,也不愿意在里邊行走。
欄桿里面空蕩蕩,外面摩肩擦踵,成了城市“怪”現狀。
為何要設置道路欄桿?
據介紹,道路欄桿一般分為3種,包括隔離雙向機動車的中央欄桿,隔離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機非欄桿以及隔離行人和非機動車、機動車的行人欄桿。在交通混亂區域加裝各種欄桿,已經成為交通管理的“法寶”,許多地區非此舉不足以使車輛遵守道路法規,高高豎起的行人欄桿也有效阻止了行人違章穿行。
欄桿作為一種更容易實施的交通管理措施,維護了街道交通秩序。但隨著欄桿數量日益增多,各類問題也逐漸顯現。
在部分地區,矮護欄雖然隔離了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但由于道路寬度限制,非機動車道極其狹窄,使得不少騎車人被迫進入機動車道行駛,事故隱患并沒有較少。
也有網友反映,濫用欄桿有時會造成人為擁堵。“北京貴賓樓西側南河沿路原本除了高峰期擁堵,平時交通還可以。現在長長的欄桿形成隔離帶,堵死了原本可以南向北在歐美同學會門口掉頭和北向南左轉到貴賓樓后的車輛,造成了北向南的長期擁堵。”
加裝欄桿時考慮欠妥,也可能對周邊居民的生活造成不便。此前,大興區清源街道康盛園小區就曾反映,小區東門對面就是公交站,但道路中間安裝了一排欄桿,居民要繞行兩三百米才能乘坐公交,很多人為了抄近道就翻越欄桿,非常危險。經北京12345聯系大興區政府后,相關職能部門才在護欄處打開了一個出口。
此前城市規劃中很少涉及道路欄桿的內容。近幾年,隨著本市對步行、自行車路權關注度增加,欄桿的設置開始逐漸進入規劃視野。
近日,《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設計導則》已結束公示。根據公示稿,本市將按照凈化街道的原則,嚴格限制欄桿在街道上的使用,凈化街道空間。同時,禁止在特色類街道、生活服務類街道中設置欄桿。鼓勵通過地面劃線、標識標牌引導行人。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設計導則對欄桿規劃十分詳細。
除特殊的政務保障需求,禁止在人行道、公共廣場上通過欄桿切分空間;
機非之間有空間條件的,鼓勵去掉欄桿,通過隔離帶、綠植等方式進行隔離;
去除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的欄桿,鼓勵對路緣進行綠化處理,形成柔性隔離;
服務于國事活動、大型慶典及賽事的街道臨時性隔離設施,在活動結束后,應及時撤除。
“北京城市發展正處于轉型期,過去粗放式的發展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城市發展的需要。”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所主任工程師蓋春英建議,可通過加強智能管理手段如加設探頭等加強交通管理。在必須加裝欄桿的地區,欄桿樣式應與周邊景觀相協調。“可以在小范圍內率先進行試點,通過跟蹤評估試點區域的交通運行情況再不斷修正方案,逐步推廣。”
蓋春英透露,在市規劃院牽頭編制的王府井地區交通改善規劃中,道路欄桿將逐步減少,不合理的欄桿將逐漸去除,改善街道景觀,提升街區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