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出針對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通知。這是繼去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后的又一重磅文件。
自2010年國家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以來,城鄉幼兒園“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得到明顯緩解。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和“二孩”政策的實施,城鎮入園壓力進一步加大,普惠性資源緊缺的矛盾突出。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是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的重要途徑,但由于政策執行不到位,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仍存在規劃不到位、建設不到位、移交不到位、使用不到位等問題。
小區交付使用數年,承諾中的幼兒園呢?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2017年全國學前教育調研發現,一些地方城鎮小區有的沒有配建幼兒園,有的雖然建了但沒有辦成公辦園或者委托辦成普惠性民辦園,這是造成城鎮“入公辦園難”“入普惠性民辦園難”“就近入園難”的重要原因。
安徽合肥包河區廣視花園小區已經交付使用數年,但直到現在,這個小區的孩子還是上不了幼兒園。自2018年3月起,就有小區居民上網投訴,小區配套幼兒園遲遲不開園,2000多戶居民有眾多孩子等待入園,外加周邊小區居民都在張望。現在各幼兒園已在報名中,該小區的孩子卻面臨沒有地方上幼兒園的窘境。
目前城鎮新建小區大多有配套幼兒園的規劃,配建率高,但是移交政府的比例低,舊的大型小區幼兒園配套規劃不理想。安徽淮南市2011年以來完成小區建設59處,其中,57處新建小區均有配套幼兒園建設規劃,配建率為96.61%,但是在目前已建成或即將建成的57所配套幼兒園中,移交政府的僅有14所,占比為24.56%;5000人以上的8個城鎮小區中,5個小區未配建幼兒園,3所幼兒園正在建設中。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有的小區開發建設較早,整體規劃時就沒有考慮建設幼兒園,比如建多大規模的小區應該辦幼兒園,居民人數和范圍距離都沒有比較規范的要求,即使后來提出相關要求,但執行起來不夠剛性。
收費高、師資少,小區配套幼兒園何以難普惠?
通知再次強調,小區配套幼兒園要辦成公辦園或委托辦成普惠性民辦園,不得辦成營利性幼兒園。
專家介紹,這個規定其實早就有,但一直落實不到位。有不少房地產商把教育作為新的營利點,把小區配套幼兒園建成“高收費”營利性幼兒園。此外,關于“不得辦成營利性幼兒園”的規定,是特指小區配套幼兒園,其他場所的民辦園仍可自主選擇辦成營利性民辦園或者非營利性民辦園,享受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有關民辦園的扶持政策。
在北上廣等城市,一些小區配套幼兒園收費高達每人每月6000至8000元,而收費在每人每月4000多元的則更常見。
一些幼兒園雖收取高額費用,但卻低薪聘用教師或沒有足額配備教師,教師流動性大,高價但不優質。由于小區配套幼兒園的地域壟斷性,家長只能接受高價低質的現實,沒有別的選擇。4歲的彤彤在武漢一家小區配套的美語國際幼兒園上學,每學期收費3萬元左右。盡管收費不便宜,但彤彤奶奶對這家幼兒園很不滿意。“主要是為了近,每個班3個老師,但都感覺責任心不強,孩子的秋褲經常兩個褲腿穿在一條腿上,班上孩子也經常生病。”彤彤奶奶說。
做實配套規劃,完善政策鏈條,合力解決“入園難”問題
盡管存在種種困難,但各地在加強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和使用方面,也累積了不少有益經驗。
比如廣州,自2016年開始,對于新建幼兒園,要求與首期建設的居民小區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對于歷史遺留幼兒園,分類處理,一案一冊,梳理出159所小區歷史遺留配套幼兒園的建設和移交責任方,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處理意見和操作指引。
在山東,教育行政部門被吸收進入各級城鄉規劃委員會,以縣為單位制定學前教育發展規劃和幼兒園總體布局規劃,規劃主管部門負責將幼兒園建設納入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居住區規劃,確定每所幼兒園具體位置、建設規模和完成時限等。按照服務半徑原則上不大于300米、每3000至5000人口居住區設置1所6個班以上規模幼兒園。
“要及時關注各地進展情況,總結有益經驗。”呂玉剛說,下一步,教育部將與住建部、發改委、民政部、自然資源部等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協調,推動各地認真貫徹落實通知要求,逐級做好部署落實,同時要加強監測指導,建立信息管理平臺,對各地摸排情況、整改情況建立總臺賬。
他介紹,今年6月底前,各省區市都要制定小區配套園建設管理辦法。結合這次治理工作,要健全發展改革、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教育等部門聯審聯管機制,完善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移交、辦園等環節的監督管理。(新華社記者鄭天虹、胡浩、廖君、周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