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盧志堅 通訊員張沛平 唐健)抓住13歲左右的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有一定消費能力,且有機會使用父母手機等特點,某犯罪團伙竟然催生出新型網絡詐騙手法,讓人防不勝防。日前,經江蘇省宜興市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依法以詐騙罪判處曹某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3萬元(由于該團伙是跨地域作案,其他成員仍在進一步偵查中)。
2020年12月5日,宜興市公安機關接到當地群眾吳女士報警,稱有人通過網絡明星粉絲福利群,發布“掃碼返利”的虛假信息,誘使她的孩子掃碼支付,共被騙取8.2萬余元。同日,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并通過技術偵查手段,在射陽縣一網吧內將犯罪嫌疑人曹某抓獲,曹某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據曹某供述,一次偶然的機會,其加入一個網絡QQ交友群,后來得知,這個群其實是一個網絡詐騙交流群。群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拉人進群建“魚塘”的,有實施詐騙的“漁夫”,還有提供收款碼的“碼商”。該詐騙團伙時常在群里交流經驗,分享話術,有時也會相互配合實施詐騙。
今年3月,案件移送檢察機關后,承辦檢察官審查案卷時發現,這是一個專門針對13歲左右的未成年人實施詐騙的團伙,整個詐騙步驟分為:買號拉人建群,即該團伙成員先在網上花錢買兩個QQ號,一個QQ號用來建立明星粉絲福利群,另一個QQ號充當群管理員,然后以3.5元一個人的價格,往群里拉13歲左右的追星族,直至滿200人建好“魚塘”;釋放誘餌“釣魚”,即該團伙把進群的未成年人當作“魚塘”里的“魚”,以群管理員身份發布“掃碼返利”的虛假信息,釋放誘餌,待“魚”上鉤后,該詐騙團伙會在群內尋找提供二維碼的碼商,將收款的二維碼發給進群的未成年人;誘騙掃碼“收網”,即進群的未成年人掃碼付錢、詢問返利時,該詐騙團伙以“未成年人無法領取福利”為由,讓進群的未成年人用父母的手機,并以“未收到驗證碼”“支付未成功”為幌子,要求未成年人多次掃碼,騙取未成年人及其父母的錢財。曹某在整個詐騙過程中充當“碼商”的角色,明知對方是詐騙所得,仍提供微信賬戶用于接收被害人轉賬的贓款,短短一晚竟接收贓款5.7萬余元。
今年4月,宜興市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對曹某提起公訴。法院日前作出如上判決。
盧志堅 張沛平 唐健
(責任編輯: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