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讀書為鄉親們建起“精神防護林”
2月1日,在湖南省攸縣石羊塘鎮譚家垅村高橋農家書屋,正在放寒假的孩子們圍坐在夏昭炎身邊,有的寫作業,有的津津有味地看書。這樣的場景,在譚家垅村已經出現了十多年。
2004年,湖南科技大學教授夏昭炎罹患胃癌,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手術后同老伴楊蓮金回到家鄉譚家垅村。以前村里娛樂活動少,家家戶戶打牌,經常為此鬧糾紛。夏昭炎看在眼里,心里開始琢磨。
夏家祖堂旁有幾間老屋,他設法買了下來,找來泥瓦匠,蓋瓦補墻,很快修整好了一間房間。夏昭炎叫上老伴楊蓮金,把家里的報紙、書籍搬過去,還搬來一些小凳子。
“明天請大家去老屋里看看書報。”夏昭炎夫婦走近鄉親們的牌桌,誠懇發出邀請。第二天,鄉親們陸陸續續走進書屋,夏昭炎數了數:“來了快20個了。”
他繼續整飭老屋,搭建起風雨棚。從此,高橋文化活動中心誕生了。夏昭炎邀請村民夏春初一同管理,又爭取到縣里支持,開設了正規的農家書屋,物色了村民張玉英做圖書管理志愿者。
夏昭炎夫婦組織村民成立了文藝隊、體育隊,教村民練習醫療保健操、打太極拳、跳廣場舞。楊蓮金是湘潭市衛生局的退休職工,夏昭炎鼓勵她當老師開課堂,講老年保健知識,一開課就受到遠近村民的追捧。
夏昭炎最關心的還是農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村里留守兒童比較多,而且多半是跟著爺爺奶奶在牌桌邊長大,缺乏良好的成長環境。
“讀書能改變命運,知識能讓人進步。”夏昭炎特別看重這個農家書屋,常常自掏腰包添置新書。他還向自己的學生要書,出版社的學生、北京的學生、縣里的領導,都為這個農家書屋作過貢獻。如今書屋里的書多達7000余冊。
夏昭炎還和老伴商量著辦起了少兒假期學校,夏昭炎親自給孩子們講傳統文化。為了豐富教學內容,夏昭炎東奔西走,動員鎮里學校的一批老師前來支教。
來上學的孩子們越來越多,甚至有相隔幾個村莊的家長每天騎著摩托車把自己孩子送過來。
看到一些寒門學子上學不易,夏昭炎設立高橋獎學基金。他把自己這些年獲得“書香家庭”“感動株洲十大人物”等獎項的獎金全捐了出來。幾年來,基金已經獎勵了15名學生,其中研究生4名。一位受助大學生特意寫信給夏昭炎:“錢雖不多,對我卻是一種莫大的鼓勵,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教授對我們的一種精神傳承。”
為方便其他村的孩子看書、借書,夏昭炎選擇在臨近村居民較集中、有熱心人愿意幫助管理并可無償提供場地的地點陸續開辦了5個分點,圖書每年輪換一次,以發揮最大的效益。有人幽默地稱之為“書屋下蛋”,下了個“五黃蛋”。
受此啟發,攸縣啟動門前“三小”工程,決定兩年內在人口比較集中的農村屋場建成500個左右的小廣場、小書屋、小講堂“三小”示范點。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楊喜蘭說:“過去我們的點止步在村部,服務老百姓便利化這一塊,我覺得‘三小’示范點可以起到延伸作用,真正打通農民群眾享受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鄉村應當有自己的文化氛圍。城里有文化,鄉村也要有。”十幾年來,夏昭炎回到鄉下做回“農夫”,他不種莊稼“種文化”,為鄉親們耕種出一片“文化田”。他說:“農民種菜豐收很高興、糧食豐收很高興,我看到讀書人越來越多、讀書風氣越來越濃,我也很高興。”
(本報記者 禹愛華 龍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