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中有畫 畫中年 年畫緣何被視為中國人世俗生活史和觀念史的重要見證
四季平安,天津楊柳青木板年畫,清康熙,中國美術館藏
神荼郁壘門神,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套板彩繪,清代,李文墨藏
百子圖,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套版彩印,清版1980年代印
穆桂英大破天門陣,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套版彩印,清版1980年代印
鐵馬行走,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套板彩繪,清末,李文墨藏
李明潔
年畫是適應歡慶春節(jié)需要的風俗節(jié)令畫。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北宋王安石這首詩的最后一句,描繪的就是“過年貼年畫”這一年俗中的儀式性活動。
年畫產生的確切年代尚有待考證,目前所知它與上古時期的年節(jié)活動有密切的關聯(lián)性。一般認為,“過年”最早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除舊迎新的儀式包括了驅邪納福的內容,如放爆竹、飲屠蘇酒、吃卻鬼丸、舞儺驅邪以及貼春聯(lián)、貼年畫等。
直到如今,春節(jié)一到,家家戶戶都在大門上貼上福字,這就是“貼年畫”這一古老年俗的遺存。作為首批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年畫不但在中國民間美術史上傲居龍頭,也是中國人世俗生活史和觀念史的重要見證。中國從南到北,年畫的產地眾多,風格多樣,但是在內容上,卻是大同小異,表現(xiàn)的都是驅邪納福之意。我們從年畫的類型上,可以求同存異、窺斑見豹,了解年畫中究竟都有哪些與“生活和觀念”相關的年味兒。
了解年畫,是認識年俗傳統(tǒng)的第一步,也是勾連先人的價值觀并由此理解自我文化身份的一種途徑。
八方神佑
最初的年畫,是人們用于祈福避禍的神靈畫像,常在祭祀后焚燒
首先進入年俗并成為一種雛形的木版年畫,是作為神靈崇拜的“紙馬”。“紙馬”是人們用于祈福避禍的神靈畫像,常在祭祀后焚燒。古人認為,馬有接天地、合陰陽、通鬼神和感靈犀的功用,常將其繪在神像上,作為神的乘騎;或意為印神像之紙為神所憑依,祭時、焚時迎送有序,快捷如馬。取其形義,是為“紙馬”,也稱“甲馬”“神馬”和“神仙紙”。
紙馬制作較為簡陋,多以墨線或簡單色彩加以渲染勾勒神祗天地,造型粗獷,風格質樸。紙馬與民間儀式緊密相連,服務于年歲更替時祭祀及壽誕、喪祭、建筑、診病、講經等風俗活動的需要,印售與應用遍及全國城鄉(xiāng)。此一風俗,在民間活躍至今,最常見的就是灶神了。這位神界地位最低的小仙,每年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他都要“上天言好事”,初六再“下界降吉祥”,向玉皇大帝匯報一家人的“年度小結”,與百姓生活的關系最為密切。唐山地區(qū)年畫里的灶神紙馬,年歷部分每年都要替換,但是灶神爺和灶神奶奶的地位卻很穩(wěn)定:他們威坐正中,下有福壽雙星、財神和童子簇擁,意味著福壽雙全,財源廣進、子孫滿堂。
紙馬表現(xiàn)的內容最初以自然神居多,后因儒、釋、道宗教影響而產生眾多如地藏王菩薩等神位;隨著手工業(yè)不斷發(fā)展,人們舉出造酒業(yè)杜康等行業(yè)祖師化神;市民階層興起后,又出現(xiàn)了大量如五路財神等出于求財祈福現(xiàn)實需要的紙馬畫像。它們形制不一、功用有別,囊括了自然之精、佛祖道仙、儒圣家先、行業(yè)祖師和英雄人杰等,可謂森羅萬象。
五福臨門
門神畫的張貼位置,決定了它在年畫中是最顯眼,最具有公眾性的一類
門神畫是在年節(jié)時貼于門戶以祛邪、祈福的一種傳統(tǒng)年畫形式。它的張貼位置,決定了它在年畫中是最顯眼,最具有公眾性的一類。
古人對門神的記載可追溯至先秦,《禮記·喪服》 有云:“君釋菜,禮門神也。”最早的門神形象是神話中的神荼和郁壘,在 《山海經》 中已有門戶畫神荼、郁壘以御兇魅的說法:“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百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壘,主閱領百鬼,害惡之鬼,執(zhí)以葦索而以食虎。于是皇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郁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兇魅。”這對清代楊柳青年畫中的神荼郁壘造型極為經典:兩位鎮(zhèn)宅將軍,披甲胄、拄金瓜,一白面鳳眼長須、一紫臉環(huán)眼虬須,相對而立,莊嚴威武,甚有氣勢。臉部開相何其生動傳神!
秦漢以來,門神形象日趨多樣化。唐代受佛教盛行影響,出現(xiàn)了藥叉、天王等新形象。宋代門神題材更為廣泛,文官等世俗形象被納入門神畫系統(tǒng)。明代,歷史英雄人物開始進入門神畫的視野,通俗文學的發(fā)展為門神畫題材提供了新的血液。至清代,門神畫發(fā)展進入輝煌時期,門神在題材上以歷史小說人物為主,輔之以童子等求吉形象。
門神畫在功能上經歷了由驅邪向求福的轉變。早期門神以神話傳說中降妖除魔之士居多,后期對現(xiàn)實生活的關注成為主流,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和象征求子求財的童男童女等形象取代了虛無縹緲的神祇。
注重構圖和裝飾性是門神畫最大的特點。門神畫在布局上飽滿充實,為彰顯門神的高大威武,作為主體的門神占據幾乎整個畫面。除門神外,畫面上填充以祥云、彩帶、兵器等配飾,與主體互動,形成渾然一體的畫面效果。
四時吉祥
多張貼于內室與閨房的仕女娃娃類年畫,常常用以祝愿家庭和睦、子孫繁衍,人丁興旺
仕女娃娃類年畫是年畫中較為重要的題材類型,多張貼于內室與閨房。
仕女畫可分為古裝仕女和時裝婦女兩大類,前者包括歷史、神話人物,如蔡文姬、謝道韞等歷史上有才華的女性,花木蘭、穆桂英等馳騁沙場的女英雄,還有麻姑、嫦娥等神話中具有吉慶寓意的人物。后者則有母子圖、奏樂圖和梳妝圖等一類圖像。娃娃畫既有人物眾多、活潑熱鬧的百子圖和嬰戲圖,也有突出描繪嬰兒健康可愛的粉娃娃。
仕女娃娃類年畫色彩濃重典麗,寓意吉祥美滿,題目也契合大眾心愿,是民眾樂善厭惡,祈求子孫綿長、幸福吉祥心理的具體反映。構圖上大同小異,當是以仕女娃娃為主,以身旁所伴之物來做象征。最常見的吉祥物有蝙蝠 (福)、戟 (吉)、魚(余)、扇子 (善) 和磬 (慶) 等,經由諧音寓意的方式來表達美好的憧憬和祝愿。
民間常用仕女娃娃畫來祝愿家庭和睦、子孫繁衍,人丁興旺。比如,桃花塢的 《百子圖》 是蘇州年畫在清雍正鼎盛時期的代表作。這幅作品借鑒了西洋銅版畫雕刻風格,亭臺樓閣采用西洋焦點透視法,人物和衣飾等還保留著傳統(tǒng)中國畫技法,刻版精麗,中西合璧。畫面上百個小童耍龍燈、放風箏、坐飛梯、斗蟋蟀,人物生動,意趣勃勃;中間還輔之蓮花、元寶、松、磬等喻意祥瑞的吉物。畫面緊湊、熙熙攘攘。四周以“福”和“壽”兩字組成邊框,強調“百子”、“百福”和“百壽”的吉祥祝福。
七星高照
戲曲類年畫非常適合年節(jié)的娛樂性需要,往往選擇場面熱鬧、情節(jié)鬧猛的經典劇目,有今日海報之風
戲曲故事類年畫可謂是年畫藝術的高峰,其表現(xiàn)內容很大一部分取自地方戲曲,如蘇州桃花塢年畫早期作品中的人物,其裝束行頭當是昆曲扮相;京劇形成后,天津楊柳青盡其表現(xiàn);河北武強年畫中有許多河北梆子戲的名篇。戲曲故事類年畫的表現(xiàn)形式也承襲于戲劇,不僅人物形象來源于戲劇,而且角色行頭的動作也經過夸張,背景亦舞臺程式化。
年畫借助于戲曲這種大眾形式,表現(xiàn)了對英雄人物的崇敬,對善惡美丑的道德判斷。群眾在欣賞年畫時不僅獲得藝術享受,也從中熟悉了歷史傳說。這也是戲曲類故事年畫宣揚倫理道德和真善美的教化作用的體現(xiàn)。
戲曲類年畫非常適合年節(jié)的娛樂性需要,往往選擇場面熱鬧、情節(jié)鬧猛的經典劇目,以期親朋好友,圍坐敘談,“百看不厭、百聽不厭”,有今日海報之風。有張 《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內容源自 《楊家將演義》,故事本身已經頗為曲折復雜:楊六郎面對遼兵所設天門陣無計可破,憂郁成疾。佘太君率楊宗保等人至宋營送糧;鐘離權為六郎治病,命宗保去穆柯寨盜降龍木。穆桂英愛慕宗保,以身相許,獻降龍木歸順。穆桂英臨陣產子,仍率宋營將士大破天門陣。年畫的視覺展示則更為飽滿,將歷史傳奇和盤托出:圖中穆桂英率楊六郎、楊五郎、宗保、焦贊、孟良等與遼營鐵鏡公主、蕭天佐激戰(zhàn)方酣。遠處,佘太君督陣,天門陣下柳楊精正在祭法作妖。祥云中呂洞賓、鐘離權在觀戰(zhàn)。殺聲震天動地,敵我呼之欲出。
萬象更新
時事年畫極富時代感,給受經濟凋敝及新興石版印刷技術沖擊而發(fā)展滯弱的傳統(tǒng)木版年畫注入新生機
時事年畫出現(xiàn)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因其描繪新聞內容,實時報道時局變化而深受人們的關注和喜愛。在近代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下,時事年畫的題材內容還在反帝戰(zhàn)爭、新倫理道德和時尚變化等方面有所涉及,極富時代感,給受經濟凋敝及新興石版印刷技術沖擊而發(fā)展滯弱的傳統(tǒng)木版年畫注入了新的生機。
時事年畫中,有幾類非常有代表性:一是清末在晉南、武強等地出現(xiàn)的表達人們對腐敗統(tǒng)治者不滿的反喻諷刺題材的作品。二是反映興辦學堂,提倡女子自強進步等思想變革的題材的,楊柳青、武強、楊家埠年畫都刻印了表現(xiàn)女學的作品。還有一類反映新興事物的題材,最緊跟時尚,報道最新出現(xiàn)的流行的衣食住行變化的。比如,1868年上海剛一出現(xiàn)進口的自行車,就有年畫隨即加以反映:公子騎著“鐵馬”,仕女們手挽洋傘洋包,這場景不啻于今日的時尚大片。
賞析年畫,是心手相傳看得見的美好生活
李明潔
上述五類年畫在各地的年俗活動中都很常見,它們作為年畫的代表,很形象地說明了為什么年畫在中國民間美術史乃至中國美術史上占據著至尊地位。縱觀中國歷史,在規(guī)模龐大的圖像制作以及圖像觀賞活動中,像年畫這樣大量生產并被廣泛消費的具象藝術 (相較于所謂超越具象藝術的文人畫) 頗具代表性,它們是精神活動的核心載體,也是圖像制作的首要理由。
它們是名副其實的“作為社會事實的視覺”。
這一提法不僅準確地定位了年畫在歷史上的地位,也啟發(fā)我們思考它在今天的價值:年畫和其他被認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在其頂峰時期必然是當時最先進生產力和最高妙技藝的結合。年畫就是宋代市民社會發(fā)展與明清木版印刷術成熟所催生的藝術。我們今天珍視它,不是要放著當下更先進的電腦印刷技術不用,回到木版水印的手工作坊里去;而是要借著“非遺”去理解,人類在歷史的局限里如何發(fā)揮自我能動性不斷去突破的創(chuàng)造、智慧與才情;而所有巧奪天工之作,都必然在極致處得永生,成為人類文明的不朽之作。
“作為社會事實的視覺”,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在于,它是不可移易的世俗生活史和觀念史。在年畫這一歷史如此悠久、影響如此廣泛的民間藝術身上,體現(xiàn)得尤為深切:很多人對中國的認識都是從春節(jié)開始的。年畫與貼年畫的習俗一起,成為很多人舉足輕重的文化認同和生命印記。
漫長而縱向的歷史變遷,多元而橫向的地域背景,獨特而深刻的年俗底蘊,代代民間藝人樸素而卓越的創(chuàng)造,造就了年畫這一極具民間立場的文化高峰。民間傳說、神話故事、歷史典故、小說傳奇、吉祥圖案、花草蟲魚、天地眾神、社會風俗、人生禮儀,無所不包。從世間萬物到天國想象,年畫和年俗,與人們的世俗生活乃至生活理想燦爛地融成一體。
年中有畫畫中年。賞析年畫,就是閱讀無名工匠創(chuàng)造的民間歷史,就是游覽生過活過的故國山川,就是理解百姓先輩的愛恨情仇,更是心手相傳看得見的美好生活。年畫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絕佳繪本,讀好這本入門書,能幫助我們在平和且客觀的立場上,了解自己的過去,既不自卑也不自大,從而保有深層的民族自尊。
犬守平安日,畫伴吉祥年。
(作者李明潔,為華東師范大學民俗學研究所教授)
相關鏈接:
網絡中國節(jié)之春節(jié)(專題)
掃碼看“網絡中國節(jié)之春節(jié)(手機版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