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迎接十二藝節,打造更多元更立體的上海文藝舞臺 60余家演藝新空間拓寬“演藝大世界”
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即將在滬拉開帷幕。為更好地提升文藝演出服務質量,創設良好環境,上海首個“演藝新空間營運標準”(試行版)日前正式出臺。來自黃浦區“演藝大世界”區域的外灘22號、大隱精舍、思南公館等十家營業性場所,成為首批通過“標準”并進入試行的演藝新空間,申城“文藝版圖”不斷開疆拓土。
百年外灘建筑、老字號購物百貨、時尚潮流匯聚地……這個月起,游客在這些地方拍照、購物、享用美食,還能與各種小而美的演出不期而遇,如一場小型室內樂、一部小劇場戲劇等。隨著黃浦、靜安、長寧、虹口、徐匯、楊浦等本市60余家演藝新空間陸續開放,城市演藝空間的密度將繼續增大,上海將成為一片沒有圍欄的文化熱土,積極發揮文化碼頭的影響力。
高密度“演藝圈”,讓藝術融入生活
首批通過“上海演藝新空間營運標準”的十家單位中,既有百年建筑外灘22號,老上海心目中的曲藝舞臺大世界,也有讀者書店、大隱精舍等商業場所,更有市百一店、思南公館、K11等商業辦公區域。這些由商業場館變身的演藝新空間,最大的有5.6萬平方米,最小僅100平方米,座位數從100座到3000座不等,雖然規模、形制各不相同,但都是上海頗有熱度的地標,營運經驗豐富。
為保證演藝新空間的安全、服務和演出場次,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在去年年底組建了“演藝新空間專業委員會”,并在各區文旅局的支持下,經過大量調研,遴選出中心城區60余個演藝新空間。
對于這些展現上海文化的“新窗口”,新出臺的“演藝新空間營運標準”在硬件、管理和價值引領上均提出了規范:演出場次至少每年50場,并積極參與組織各類藝術講座、藝術輔導等,真正推動藝術走進人民大眾的生活。
常住人口2400萬,入境游客893萬人次、國內游客3.4億人次——上海是一座“規模大”“流量高”的城市,文化消費需求旺盛!把菟囆驴臻g將成為上海演藝市場的一支生力軍。”上海演出行業協會主席韋芝認為,演藝新空間是在城市文化演藝發展過程中自然而然產生的一個新業態、新領域,它們對于豐富上海的文藝舞臺、增加演出場次、“點亮”上
海夜晚的文化生活將起到積極作用。
注入新的文化內容,建設新的城市空間
作為上海文化地標之一的大世界,曾是上海戲曲發展的平臺、曲藝新人的孵化地,也是帶動現代娛樂產業發展的標志性場館。如今,在重新開園的大世界,市民不僅能感受到傳統戲曲的活態傳承,還能觀賞長三角和全國各地的專業戲曲演出,不過,這在大世界文化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軒眼里,還遠遠不夠。此次,大世界加入“演藝新空間”的行列讓他倍感振奮:“相信這一定能為大世界注入新的文化內容,提升大世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018年上海文化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去年上海年演出場次超過3萬場,觀眾人次逾1600萬,演出收入達18億元。文化休閑娛樂服務潛力不斷釋放,實現增加值61.49億元。隨著消費內涵升級,以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消費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意味著更多的平臺需求、內容需求和服務需求。
今天,僅僅作為單一演出功能的劇場、音樂廳和演藝場所,已經不適應城市發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了。上海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主任林宏鳴認為,演藝空間的復合性和社交性將在城市的文化建設中發揮重要功能。這一觀點,也獲得了其他學者認可。上海社科院新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徐清泉認為,建設集文化演藝、休閑娛樂、商業購物于一體的綜合性生活消費集聚區,將是未來演藝空間發展的主流趨勢。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