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成都10月21日訊(記者 魏金金)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和活態文化基因。時值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舉辦之際,國內外的非遺作品集結亮相。“群芳”吐艷,非遺創新發展備受矚目。
“電商扶貧”+“授權”助力新設計
在本次非遺節期間,唯品會駐四川涼山傳統工藝工作站(以下簡稱“工作站”)項目成果也亮相在非遺節主題展——非遺傳承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成果展。現場,該工作站攜手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媽媽制造專項基金、北京服裝學院以及飛亞達等時尚品牌為涼山彝族銀飾、彝族刺繡開發的20余款非遺時尚產品也首次進行了集中亮相。而在此之前,這些非遺時尚產品在9月份的時候已在唯品會唯愛工坊電商公益平臺上上線銷售。事實上,從研發到銷售,中間也就半年左右的時間。自今年2月份該工作站成立之后,3-4月份期間,工作站先后組織設計師前往涼山進行非遺采風,采擷民族故事和傳統紋樣作為設計靈感。此后,設計師通過深入走訪,并與當地傳承人、手藝人反復交流,對傳統紋樣進行美學重構,設計出了一批具有彝族特色的非遺時尚產品。
唯品會電商扶貧成果展示 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攝
在展廳的另一頭,“中國非遺創意設計作品授權展”吸引了不少年輕大學生的觀看。據悉,這也是成都國際非遺節開辦以來首次聚焦“非遺創意設計作品授權”的主題展覽。不同于傳統的以實物為主的非遺展覽形式,“中國非遺創意設計作品授權展”聚焦非遺符號的授權和轉換,展覽吸引了成都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等多家知名文博、文創和非遺保護單位共同參與,吸引了300多個授權元素和51家IP版權方的積極參與,同時被邀請參與的被授權方涵蓋酒店、餐飲、鞋服、家居等品類供應商100余家。走進成都華珍藏羌文化博物館的展位,展臺上擺放不是人們印象中的傳統羌族服飾,而是由創意藏羌繡紋樣點綴的各種護膚品、化妝品、美妝工具等。非遺授權合作在創造商業價值、提升藏羌織繡知名度的同時,也帶來了相當不錯的合作商機。
藏羌繡紋樣點綴的化妝品看起來華美非凡 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攝
儀式感、年代感共筑美好新生活
多彩非遺,讓生活更美好,更具儀式感。在湖北非遺展區,“小紅繡”新型私人定制刺繡項目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據悉,該項目也是大冶劉小紅刺繡藝術文化有限公司打造的婦女手工創業項目。在展覽現場,圍繞童趣、婚慶、祈福、高定、商務合作等主題,小紅繡·匠匠工坊推出了一系列寓意吉祥美好的刺繡作品。
小紅繡婚慶系列產品 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攝
“我們的口號是重要的時刻送給重要的人,你能想到的重要時刻,包括出生、結婚、升學等等,以及你生命中的那些重要的人。在我看來,除了手工,當下非遺本身更大的意義是在于用手工表達情感。”大冶刺繡傳承人彭肖肖這樣談到。
在平定縣冠窯砂器陶藝有限公司產品展位前,顧客接踵而至。本次展會,他們帶來了數十種產品,有砂鍋系列、生肖杯系列、茶葉罐系列、快客杯系列、旅行杯系列等。冠窯砂器講究的是養生,容器本身能改變水質,軟化水,分解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等。“好多上年紀的大爺大媽看到我們的產品,都說現在這樣的東西太少了。家里用的還是幾十年前的,說到底,這樣的鍋煲出來的湯就是好。”展位相關負責人談到,有幾款限量版的砂鍋在展會剛開始就已被搶定,后續他們還會陸續開發與現代生活相契合的其他產品系列。
文化價值再造時代新品牌
據記者現場觀察,與以往的非遺展品區別較大的是,如今的非遺產品開發越來越重視貼牌生產。正如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館長鐘秉章所說,非遺在傳承發展過程中,現代市場的運作手段同等重要,這些都是打造非遺品牌、創造非遺價值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米色莫子洛設計的女包備受好評 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攝
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非遺展區,彝族繡娘米色莫子洛設計的手包上,貼上了自制的產品牌,上面除了作品名稱、非遺項目類別、生產商、生產地址、聯系方式等產品的基本信息外,還有品牌官微以及設計師的抖音號等。身為彝族服飾非遺傳承人,米色莫子洛于2017年10月開始自主創業,現在她的公司已經成為“十三五”期間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非遺扶貧工坊及涼山婦女就業示范基地。
“伊瑪織繡”牌家居用品陳列 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攝
同樣,在攀枝花非遺扶貧展區,圍繞“僳僳族織繡技藝”,當地積極打造“伊瑪織繡”品牌(“伊瑪”在僳僳族中意為“媽媽”),通過發展旅游,促進文創商品的宣傳推廣與銷售;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則積極打造“懸天凈土壤巴拉”品牌,實現特色產品增收。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