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是“紅色”的,過年是“熱熱鬧鬧”的,過年是“團團圓圓”的,過年是有各種年俗的,這些都是中國人獨特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傳承。在今年牛年春節期間,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主辦,多個網絡平臺參與并推出了“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系列活動,集中展播當地非遺,給牛年春節加了不少“料”。
通過短視頻、直播等載體,非遺項目“走”入了尋常百姓家,進一步強化了非遺的現代化傳播。在酷狗直播平臺上,伴隨著一聲聲咚咚鑼鼓點,戲臺上的幾個牛形皮影踩著節拍舞動起來。隨著直播鏡頭轉移到幕后,網友看到,網絡主播與京西皮影傳承人王熙團隊的合作上演了一場賀新春的牛年大戲。在另一場直播中,90后非遺剪紙傳承人楊鉞帶著網友從一幅幅的剪紙作品中找“年味兒”。 “有四條鯉魚”、“這是兩對牛角”,“還有一個牡丹花!”……楊鉞一邊與網友互動問答,一邊講述每一張剪紙作品里的文化寓意。
非遺直播截圖
熟悉感和能參與是很多非遺項目的優勢,本次非遺展播引發了很多網友的回憶殺。“這個小時候見過” 、“看到很多熟悉的鏡頭”、“我做個這個玩意,小時候,挺好玩的”、“從小就很喜歡這些東西”…不少網友看到某些傳統手工藝類非遺項目時表達了濃濃的熟悉感。
非遺視頻評論截圖
非遺項目讓網友感受家鄉的味道、過年的味道,是“補位”回家過年的一種積極探索,也是今年牛年春節的一抹亮色和暖色。一網友在“黃河人家”相關視頻下評論到,“黃土高坡的人感覺這很親切”。另一網友在“白山松水” 相關視頻下評論到,“父母魂牽夢繞的故鄉”。剪紙是極富年味的非遺項目之一。有網友在剪紙類視頻下評論到,“每年在家往窗戶上貼剪紙,都是最最開心的事情。今年是長這么大第一次不回家,看到視頻心里暖暖的。”
非遺視頻評論截圖
“哇!這個也太好了吧”、“一定要傳承下去”、“好漂亮,建議納入書本課上才好”、“漂亮,可惜越來越少了”、“好的東西就應該傳承下來”…很多網友在點贊非遺項目時,自發地呼吁要保護好、傳承好非遺項目。
今年牛年春節期間,很多網友參與了這個閱讀量過億的項目。據了解,截止2月19日,相關非遺作品等在抖音展播區“非遺過年dou來播”播放量達4.2億次,在快手展播專區“尋味非遺年過家鄉的節”播放量達1.8億次,在微博話題專區“視頻直播家鄉年”閱讀1.7億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 李江濤)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韓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