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知名短視頻平臺因傳播淫穢色情低俗信息被執法部門約談并處以頂格罰款。監管部門及時出手敲響警鐘,就是提醒互聯網企業時刻不能忘記內容安全的主體責任。這也引發平臺企業對其內容合法性審核義務的討論。
其實,這并不是監管部門第一次對直播平臺企業敲響警鐘。2020年,監管部門關停了349款直播App、查辦1.1萬余起案件,約談有關運營企業,并對優酷、愛奇藝、微博、全民K歌、B站(嗶哩嗶哩)等網站傳播低俗信息行為作出行政處罰。
平臺為何屢屢被查?泛娛樂化、內容雜亂、虛假營銷、直播門檻低……網絡直播平臺暴露出的諸多亂象,廣受詬病,也是被查的主要原因。第三方機構調查顯示,中國網民對在線直播平臺的內容評價普遍較低,77.1%的網民認為直播平臺存在低俗內容,90.2%的網民認為直播平臺的整體價值觀導向為一般或偏低。
當前,直播平臺發展駛入快車道,但高速行駛不能沒有規矩。有的主播為了吸引流量,把丑行惡習當作網絡流量和賣點,甚至宣揚淫穢、暴力,或者教唆犯罪,嚴重違背社會公德;有的直播的評論彈幕內容低俗不堪,平臺為了流量卻視而不見、聽之任之。
甘冒風險,為追逐流量而脫離安全軌道,短期內,企業或許能收割一波流量。但從長遠來看,不重視內容安全,平臺企業不僅難以持久發展,也終將付出代價,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中央政法工作會議提出,推動互聯網平臺企業依法規范發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近年來,《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網絡音視頻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制度文件相繼出臺,網絡綜合治理更加完善。監管部門對平臺企業提出更多要求,加強平臺主動審核義務,如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定期對發布信息進行巡查,平臺要上報苗頭性、傾向性等方面的問題。
此外,對相關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要讓企業感覺到“疼”,疼得不敢再犯,促進企業依法經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繃緊安全這根弦,把好內容審核關。同時,應構建科學合理的多元共治機制。在各部門協同配合機制逐步完善的情況下,企業只有努力踐行內容安全比流量更重要的原則,才能行穩致遠、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