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生態優先助推綠色發展——我省干部群眾熱議塞罕壩機械林場生態文明建設范例意義
□本報記者
從黃沙漫漫、林木稀疏,到綠樹成蔭、山清水秀,塞罕壩人55年的平凡堅守、苦干興業,造就中國高寒沙地生態建設上前所未有的綠色奇跡。連日來,我省干部群眾持續熱議塞罕壩機械林場生態文明建設范例意義。“塞罕壩人為我們探索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引領的發展之路。”大家表示,要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牢牢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在綠色發展的大道上砥礪前行,讓燕趙大地盡快呈現天藍、地綠、水秀的美好景象。
“塞罕壩的發展實例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道理,有了良好生態才能有更好發展。”
文安縣委書記劉雪松介紹,從今年4月開始,文安打響了以左柳灘人造板集中區綜合整治、衛生集中整治和“小散亂污”及揮發性有機物(VOCs)企業治理為重點的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徹底改變落后的產業發展結構,讓綠色變革成為拉動發展的強勁動力。
“對塞北林場來講,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范例可以說啟示深刻、彌足珍貴。”張家口市塞北林場場長程文秀表示,要學習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經驗,用三年時間再建一個百萬畝的塞北林場,建設光伏林業、碳匯林業和壩下經濟林三個示范區,推動生態林業建設和生態林業產業的有機融合發展。
沿灤平縣金山嶺長城文化旅游區一路行來,長城河谷、鳳凰谷、國際滑雪場、融合城、望京樓旅游綜合開發等一大批文化休閑旅游項目正在火熱建設。悄然間,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根在礦業大縣越扎越深。
灤平是承德的縮影。作為礦業大市,承德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切入點,深入推進文化旅游及醫療康養、大數據、天然山泉水等“十大綠色產業”三年倍增計劃。去年該市“十大綠色產業”增加值占GDP的34.3%,傳統產業正在向綠色產業轉變。市發改委主任王毅表示,如何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塞罕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作為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承德必須徹底摒棄資源依賴老路,咬定綠水青山不放松,用綠色理念引領發展走向可持續。
穿行在“太行山最綠的地方”——邢臺縣前南峪村山場間的林蔭路上,絲毫看不出去年洪災的痕跡。“1996年、2016年兩次洪災,我們都經受住了考驗。”前南峪村黨委書記郭天林自豪地告訴記者,當年該村毅然砍掉三家涉污染支柱企業,改建為延伸產業鏈的蘋果脆片生產線、板栗加工廠等,做飯取暖不用煤,早早建起了污水處理廠,確立了綠色發展的主基調。“塞罕壩的發展理念和先進事跡讓我們深受觸動、備感鼓舞,我們正在組織干部群眾認真學習領會,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己任,著力提升改造前南峪生態旅游區,讓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范例成功的背后,離不開科技的支撐。”省科技廳社會發展科技處副處長范慶書說,省科技廳歷來重視壩上高寒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近年來針對壩上干旱半干旱地區苗木抗旱、人工固沙林生態系統、生態水資源涵養、生態景觀系統建設以及風沙源區生態和諧發展、國有林場管理機制等優先布局,投入經費1000余萬元開展研究,取得了一批先進適用的研究成果。下一步,省科技廳將積極打造塞罕壩機械林場綠色循環發展科技創新產業鏈。針對森林培育與生態修復,開展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等生態公益林經營管理技術研究;針對山區生態系統功能提升及數字山區建設,開展山場生態修復、植物微環境土壤改良、山區生態資源數字化管理應用技術研究,為綠色發展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撐。
(責任編輯: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