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要: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9年上半年主要經濟數據。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509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專家學者認為,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投資增勢趨穩結構優化,工業發展保持良好勢頭,總體來看,我國經濟結構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繼續優化——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
經濟轉型升級效果顯現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2%,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3%。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認為,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不確定因素增多的形勢下,二季度我國GDP增速比一季度放緩0.2個百分點。但是,從6月份數據來看,投資、消費、工業增加值等都出現企穩回升的特點。比如,6月份投資需求走穩,上半年投資增速比前5個月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上半年制造業投資增長3%,增速雖然較低,但已經連續兩個月回升。
“從長期看,隨著經濟運行步入轉型升級階段,近幾年經濟增速適度放緩是正常現象,重點在于經濟增長質量得到持續提升。”連平表示。
數據顯示,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效果顯現,增長質量持續提升。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4.9%,比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15.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0.3%,高于第二產業23.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保持快速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分別快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個和3個百分點。
連平認為,目前我國經濟仍然運行在合理區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正逐漸釋放效力。他預計,下半年經濟運行仍會延續穩中有進態勢。受外部不確定的影響,經濟運行可能出現波動,但不會超出6%至6.5%的目標區間。
連平建議,下半年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應適度加大,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財政政策方面,下半年要全面落實2萬億元減稅降費工作,為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減負;應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擴大需求、穩增長的作用,可以考慮擴大將專項債券作為項目資本金的范圍。貨幣政策方面,可以考慮適時適度邊際放松,增加定向支持力度。(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果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
投資增勢趨穩結構優化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99100億元,同比增長5.8%,增速比前5個月提高0.2個百分點。從環比速度看,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44%。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80289億元,同比增長5.7%,增速比前5個月提高0.4個百分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認為,上半年投資增速趨于平穩,主要表現在民間投資、制造業和基建投資增速下滑的勢頭得到遏制,并開始出現回升勢頭。總體來看,主要表現出三個“穩”,即市場預期趨穩、新增訂單趨穩和投資信心趨穩。
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三大投資的基本表現來看,房地產投資自去年以來一直保持比較快的增長,增速大概在10%左右,上半年略微有所回落,為10.9%;基礎設施投資上半年比前5個月略有加快,制造業投資最近兩個月小幅加快。
在增速趨穩的同時,投資結構也呈現優化的趨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教育等短板領域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8.0%和18.9%,分別比全部投資快42.2個和13.1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0.4%和13.5%,增速分別比全部投資快4.6個和7.7個百分點。
劉向東分析認為,投資趨穩的外部原因是中美貿易摩擦等不確定性有所減弱,全球貨幣政策變為寬松,外資重新流入。內因是我國宏觀經濟的基本面沒有根本性變化。短期看,強化“逆周期”調節,財政政策加力提效,貨幣政策松緊適度,隨著政策落實落地,其效果不斷顯現。長期看,中國消費升級帶來的需求仍舊旺盛,城鎮化進程遠未結束,改革開放的紅利也有待充分釋放。
“下半年或全年投資增速有望穩定在6%以上,特別是目前基建投資還維持在4.1%的較低增速,隨著財政投入加大,預計基建投資增速回升面較大,而制造業和民間投資增速已有所回升。”劉向東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熊麗)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
工業發展保持良好勢頭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5個百分點。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增速比5月份加快1.3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68%。
“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3%,而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快于GDP增速0.1個百分點。若從制造業具體門類來看,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制造業成為拉動全國上半年整體工業增加值的新動力。”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表示。
具體來看,上半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快于規模以上工業1.7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快于規模以上工業3.0個百分點,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13.8%,比上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
蘇劍分析,“從相關配套的服務業來看,前5個月,戰略性新興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2.5%、12.3%和12.0%,增速分別快于全部規模以上服務業2.4個、2.2個和1.9個百分點,保持較快增長,以上綜合表明,全國上半年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發展勢頭表現強勁”。
蘇劍認為,上半年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良好表現主要得益于投資的較快增長。“較高的投資增速推動了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快速發展,成為上半年國內工業發展的最大亮點。”蘇劍分析,其背后的投資動機主要來源于內外兩方面因素:內部因素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優化經濟結構仍是當前宏觀調控的主要路徑,另一方面受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驅動,例如在整體汽車銷量負增長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仍能保持較快速增加,從而改變了企業投資動機。外部因素主要是中美經貿摩擦迫使國內企業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以擺脫對外部的依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董碧娟)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
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210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
“上半年消費增速走出低谷,呈現出逐月提高的態勢。”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表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4月份為7.2%,5月份為8.6%,6月份則上升至9.8%,增速不斷提升,這說明消費增長的動力非常強勁。
一方面,消費能力穩步提升,特別是中等收入人群收入增長更快,使得消費能力后勁充足。“2019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8.8%,而中等收入人群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高達9.0%,這說明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快于全國平均水平。中等收入人群具有兩大特點,一是收入水平相對較高,二是消費意愿最為強烈。中等收入人群收入快速增長,意味著未來消費增長的后勁很強。”趙萍說。
另一方面,消費意愿強烈,消費結構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趙萍認為,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5294元,而人均消費支出達到10330元,這說明我國居民把三分之二左右的收入用于消費。
在消費意愿強烈的同時,消費結構呈現出實物消費增速較高但占比下降,服務消費增速和比重持續上升的明顯態勢。
趙萍表示,這意味著消費結構升級的步伐在不斷加快,從實物消費為主向實物與服務消費并重的發展格局轉變。
與此同時,消費渠道創新特點突出,線上線下融合趨勢比較明顯。“上半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的增速高于全國網上零售額的增速,主要在于很多實體零售企業開始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發展模式,而原來的線上電商也在努力探索向線下延伸,通過線上線下融合、交叉銷售,進一步擴大線上銷售增長。”趙萍說。
在趙萍看來,未來消費增長會呈現出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消費已經走出低谷,進入上升通道;受短期因素影響,可能會存在月度增速上的波動,但整體會保持較快增長的態勢,總體趨勢會較為平穩。(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姚進)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
外貿全年有望平穩增長
按照美元計算,上半年我國的外貿出口額增長0.1%。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表示,這個成績是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全球經貿摩擦加劇的情況下取得的,雖然增速不高,但可謂來之不易。
首先,2018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2.6%,創下4.62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今年以來,中美經貿摩擦對全球價值鏈、產業鏈和供應鏈造成的影響在不斷顯現,并已經開始影響全球貿易。上半年,我國出口實現小幅增長是在進出口規模基數較高,而全球整體貿易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取得的。其次,從全球范圍來看,今年上半年不少國家的出口出現了下降趨勢。比如,今年前5個月,韓國出口額同比下降7.4%、日本出口額下降6.2%、美國出口額下降0.14%。
上半年外貿進出口在規模穩步提高的基礎上,結構實現了全面優化。民營企業在外貿出口中的占比超過50%,民營企業的出口在上半年一直大幅增長。同時,一般貿易占比穩步提高,出口達到59.9%。此外,商品結構、區域結構、國別結構都在優化。今年上半年,我國對美國出口下降8.1%,對東盟、歐盟、日本等國的出口都呈增長態勢。
梁明認為,2018年以來,我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穩外貿的措施。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又提出了進一步穩外貿的措施,包括完善財稅政策、強化金融支持、加快發展貿易新業態、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等措施,這些措施的提出很有針對性。從下半年來看,穩外貿的政策儲備還有很多。
梁明表示,從整體看,我國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商品競爭力非常強,很多國家依然需要采購我國的商品。即便全球經濟放緩,我國出口商品的多樣性、價格的多樣性、還能滿足絕大多數國家的需求。從這個角度看,外貿出口正增長有較大把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馮其予)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成威:
就業形勢總體保持平穩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37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7%。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
“上半年的就業數據延續了一季度的態勢,總體來說就業形勢保持平穩,就業的主要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成威表示。
統計顯示,二季度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18248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26萬人,增長1.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增加,表明經濟吸納勞動力的能力在增強。”李成威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就業優先置于宏觀層面,旨在強化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持就業的導向,重新定義了就業和增長的關系,從就業出發,穩住了就業,增長也就有了保障,這對穩定就業具有重要意義。”李成威說,在政策協同方面,今年積極財政政策大力促進就業創業,較大幅度增加就業補助資金,落實國家普惠性就業創業政策,支持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等等。
同時,我國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韌性不斷增強,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穩步推進、職業技能培訓深入實施、公共就業服務活動有序開展,推動了就業局勢保持總體平穩。
“當前外部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就業形勢依然復雜。從微觀層面來看,存在一些結構性的就業問題。比如,大學生畢業季帶來的就業壓力,經濟轉型升級、去產能等過程中,也會帶來一些就業壓力。當前,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健,經濟韌性較強,下一步通過繼續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能夠保持就業形勢的總體平穩。”李成威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曾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