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劇場話劇《家長會》在北京的演出頗受關注。這是一部充滿探索和反思的作品。走進劇場,首先看到的是一堵用層層疊疊的試卷壘起來的墻。如果用一件東西來隱喻當下的教育,試卷無疑是最佳的選擇。因此,這堵別具匠心的“試卷墻”充滿象征意味,把當下教育中最受人詬病也最讓人反思的一面,直白地暴露在人們面前。而該劇的全部故事也是從一張試卷開始的。
某所高中舉行分班英語考試,四個學習成績參差不齊的學生卻考出了一樣的高分,而且每個人的對錯都一樣?荚囍,學校的監控又顯示,有一個人潛入過教研室。學校據此判定,試卷在考試前夕發生了泄露,偷卷人就在四名學生之中。于是,教導主任榮久瑛召集四名學生的家長開會,討論如何處理此事。一場“羅生門”式的真相追索就此展開,一場“十二公民”般的唇槍舌劍也在此演繹。創作者采取了倒敘和插敘的手法,讓舞臺場景在家長會當天與考試前四位學生的生活交替出現,并通過墻上的電子屏顯示時間的切換,進一步渲染了本就彌漫在劇場中的懸疑氣氛,使劇情解謎的節奏更加緊湊,跌宕起伏的情節、充滿張力的表演,調動著觀眾的思緒和情緒。
更重要的是,隨著劇情的演進,展開在我們面前的,并非一所中學的一次考試,而是這所中學和這次考試中反映出來的當代中國教育乃至社會發展面臨的種種問題。四個學生家長的身份是創作者精心設計的,分別是官員、大款、專車司機和農民。學生對自己和未來的看法以及家長的言行舉止,都折射著中國社會階層的現狀。學校陳舊的教學樓、教室里失靈的空調,以及教導主任疲于迎接教育廳檢查,為學校的基建而四處托關系、找門路的行為,又反映出教育行政體制存在的弊病。劇中的“農二代”劉學是學生會主席,卻是個“成功學”的小信徒,他來自農村、家境貧寒,卻騙學校說自己父母在國外做生意,而為了考一個好分數,實現自己的“人生設計”,他又不惜鼓動他的同學也就是專車司機的兒子方毅輝幫他偷試卷!肮俣表n可杰面對父母為他鋪設的人生“金光大道”,不僅沒有高興和振奮,反而消沉悲觀、不思進取,成天打游戲度日,這些又在不斷提醒人們,我們的教育確實病了,得治。
更吊詭的則是,演出一開場,這所學校的老師就大聲喊出了“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口號,這無疑是教育的初心,但事實上,劇中的現實遠沒有如此光鮮。隨著故事逐層展開,隱藏的矛盾漸漸公之于眾,藝術之手終于把嘹亮的口號變作一記響亮的耳光,打在了劇中人的臉上,也打在了觀劇人的心里。其實,失蹤的并不是一張試卷,而是教育的初心,是面對世界、面對人生所應有的真誠、正義和良心,而這些,或許并非試卷所能測驗的,卻一定是教育所應給予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重視教育。今年恰逢改革開放40周年;仡40年歷程,教育功莫大焉,恢復高考、普及義務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大眾化,都對促進改革、推進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F在,改革已經進入了深水區,各領域積存多年的頑疾、難題都在漸次顯現,民眾對解決這些問題的期盼也越來越高。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家長會》可謂應時而作,它反映了教育領域深化改革所要解決的問題,因而擊中了當下教育的痛點,折射出人們對教育的不滿和反思。從此也可以感受到該劇創作者的藝術敏銳性、思想深刻度和社會責任感。
總的來看,全劇滲透著現實主義的態度和力量。恩格斯說過,現實主義的意思是,除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真正的現實主義注重深入生活,但并非簡單地復刻生活,而是對生活直面、傾聽、提問和反思,也只有秉持這一態度的藝術創作,才能發揮藝術對社會的實質性的作用。這是藝術獨特的力量,也是中國話劇人的傳統!都议L會》讓我們欣喜地看到了這種傳統的回歸。這部作品從劇情到人物,都來自生活之中,故而讓人有似曾相識之感,但是,正所謂“雜取種種,合為一個”,《家長會》的人物經過了藝術思維的洗練和加工,既塑造了舞臺上的“這一個”,也演出了各自所代表的“那一類”。因此,當他們在舞臺上相聚,一個活態的教育情境及其折射出的社會風氣就很自然地呈現了出來。
《家長會》的結局是開放式的。演到最后,偷試卷的人出來自首,原來是劉學的父親,也就是保潔工劉滿倉。因為看到兒子為了考試而心焦苦惱,什么都給不了兒子的劉滿倉想幫孩子一個“忙”,才鋌而走險,利用打掃衛生之便去教研室偷走試卷,又悄悄塞進孩子書包里。全劇在此落下帷幕?雌饋,謎底最后是被揭開了,但我想,任何一個觀眾都不會因此而感到釋然。相反,這一“真相”把原先基本游離于事件之外的劉滿倉也拉進了漩渦,再一次提醒人們教育問題在本質上是全民問題,沒有一個人可以例外,從而把“讀書到底為了什么”“教育到底為了什么”這一作品主旨向縱深推進。
在細節上,這部劇也有可圈可點之處。比如,臺詞中處處呼應當下現實,風格詼諧,常讓觀眾會心一笑,鋪設了審美接受的心理臺階。再如,教導主任始終記不住劉滿倉姓劉,一直喊他老滿,劉滿倉糾正幾次后也就默認了自己的新名號,這樣的細節不但增強了喜感,而且隱喻著社會底層被漠視的無奈,也折射出教導主任內心的焦慮。當然,《家長會》并非完美,尚有不少繼續雕琢的空間。首先是全劇的邏輯展現還可以進一步理順,調整或刪去個別有些冗余的情節,讓試卷丟失、各方舉證、真相大白這一主線更加清晰和周密,并把其余的情節更有序地編織進來,更有力地指向對普遍人性的拷問。其次是劇中人物的內涵尚可充分發掘,比如官員米粒、大款邱星馳等都是有故事的人,而邱秋、邱萌等孩子也很有戲可演,在現在的文本中或許為了服從主線,他們的故事受到了一些壓抑,如能在打磨中得到進一步發掘,相信全劇會更加飽滿。我想,完全有理由相信,經過舞臺的幾番打磨之后,《家長會》將更加精致,成為既叫好又叫座的優秀作品。 (作者系《中國文藝評論》雜志副主編、編輯部主任)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劉園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