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今天的塞罕壩,百萬畝林海郁郁蔥蔥,震撼人心。半個多世紀以來,幾代塞罕壩人用忠誠和執著凝結成“忠于使命、艱苦奮斗、科學求實、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創造了“沙地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奇跡。連日來,中央媒體以及部分省市媒體集中報道塞罕壩機械林場先進事跡,在我省干部群眾特別是林業系統干部職工中引起熱烈反響。“造林綠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擼起袖子加油干。”大家表示,要學習弘揚塞罕壩精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用對綠水青山的不懈追求,為美麗河北增添新綠。
傳承塞罕壩“精神火種”
8月5日,豐寧滿族自治縣大灘鎮大河東村一處傾斜近40度的荒坡之上,千松壩林場造林隊正在造林。挖深坑、擴大穴、填客土,栽上帶著營養杯的五年生大苗,林場副場長何樹臣介紹說,這樣造林成活率能保持在90%以上。
在塞罕壩精神激勵下,承德市數十年植綠不止,如今全市林地面積已達341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6.7%。“目前,立地條件好的地方已經栽滿了樹,剩下的全是石質山陽坡、沙化土地等難啃的硬骨頭。”承德市林業局局長王江表示,該市將繼續弘揚塞罕壩精神,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全面加強森林草原生態體系建設,大力推進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態工程建設,確保到2020年林地面積達到356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0%以上。
“全省林業系統要以弘揚塞罕壩精神為引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久久為功,全身心投入生態文明建設,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省林業廳廳長周金中介紹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大力實施綠色河北攻堅工程,依托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等國家重點工程,啟動實施了京津保平原生態過渡帶綠化、太行山綠化三年攻堅、張家口冬奧會綠化和雄安新區周邊綠化,全面推進山水林田湖海生態修復,著力構建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每年完成造林綠化面積都在500萬畝以上,造林綠化數量、質量均居全國前列。
7月份以來,河北農業大學研究生李文博一直跟導師在塞罕壩做研究。“三代人用青春和汗水換來了綠水青山,為我們年輕人作出了表率。”李文博說,目前她的研究內容是“森林立地質量評價”,著力于提高造林和營林水平,充分發揮林地生產潛力。“這里連綿的林海、遍山的野花、天然的氧吧,讓我每次來塞罕壩都受到心靈的洗禮,更加堅定了我從事林業工作的信念,我的事業將與森林為伴。”
構筑綠色屏障,再造秀美山川
走進磁縣西部山區天寶寨景區,不時能看到人們打坑植樹的火熱勞動場面。近年來,該縣扎實推進“綠美磁縣”建設,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植樹造林30萬畝。“塞罕壩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典型范例,值得每個林業工作者去學習。”磁縣林業局退耕辦主任、高級工程師劉曉寧說,今后該縣將實施“十萬畝生態林、十萬畝核桃基地、十萬畝雙季槐基地、十萬畝皂角基地”的“四個十”林業工程,打造組團式森林景觀,使全縣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我們引進了12家綠化公司,去年秋冬造林面積接近前十年總和。”任丘市林業局局長張金波表示,將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以廊道綠化、大方綠化、河渠綠化、村莊綠化為重點,增林擴綠,推動綠色宜居新任丘建設進程。同時,鞏固綠化成果,確保造林質量,加強技術指導,提升服務質量。發展林下經濟,開發林地潛能,積極推廣林藥、林果、林菜、林菌、林糧、林畜等多種立體種養殖模式,努力探索林業經濟增長方式新途徑。
冬奧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要求必須堅守生態紅線,守住綠水青山。以籌辦冬奧會為契機,我省大力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和退耕還林工程,積極推進賽事核心區和迎賓廊道造林綠化,重點擴大建設千松壩、塞北和御道口3個百萬畝生態林場。去年,張家口市共植樹造林230萬畝。崇禮森林覆蓋率已達到54.89%,除了45萬畝白樺天然次生林,其余全部是近年來種植的人工林。“我們要學習塞罕壩人那種不畏艱苦、勇于擔當的精神,以更大的決心、更高的標準、更硬的舉措,持續加大生態建設力度。”張家口市林業局局長白鳳鳴表示,他們將扎實推進全市造林綠化工作,為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作出貢獻。
今年初,石家莊市制定了全年完成70萬畝造林綠化任務,森林覆蓋率達到39.9%的目標。僅上半年,該市就高標準完成了51.95萬畝造林任務,占全年計劃任務的74.2%。石家莊市林業局局長楊建秋表示,該市林業系統全體干部職工一定學習好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范例,努力做好造林綠化各項工作,讓塞罕壩精神在太行山區落地生根。
(責任編輯: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