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報告顯示上半年中國游戲市場增長明顯放緩
期待構建健康的游戲生態環境
■本報記者 郭超豪
日前公布的 《2018年1-6月中國游戲企業品牌研究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同比增長率5.2%,較去年同期下跌21.5個百分點,增長明顯放緩。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游戲市場的拐點顯現,靠誘導用戶不停投入而獲取財富的模式,已經遭遇瓶頸。如何構建健康的游戲生態環境,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根本。
誘導用戶不停投入的游戲模式遭遇瓶頸
“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這句話是互聯網行業的所謂名言之一。過去三五年,游戲作為“風口”產業增長迅速,不少網游公司賺得盆滿缽滿。不過,這份由業界認可的數據機構提供的報告顯示,只瞄準業績的某些游戲開發運營行為,帶來了一定的副作用。上海網絡游戲行業協會秘書長韓帥告訴記者:“由于某些游戲企業的不負責,導致許多玩家尤其是青少年沉迷游戲之中難以自拔。”
一位資深游戲人表示,許多游戲的形式單一,只要玩家肯花時間愿意砸錢去 “經營”,就能獲得漂亮的成績——角色練級、裝備升級。而“掛機數小時,收益多少多少”的游戲廣告也簡單直接——許多游戲號稱玩家升級練出的裝備可以回收,這樣玩家不僅可以獲得游戲的“爽感”也能有經濟利益。
對社會責任的忽視,正在讓游戲行業付出相應的代價。去年年底,中宣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嚴格規范網絡游戲市場管理的意見》;今年 4月,教育部要求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游戲,保護青少年合法權益;8月,國家新聞出版署宣布,將對網絡游戲實施總量調控,并探索符合國情的適齡提示制度。
《2018年1-6月中國游戲企業品牌研究報告》同樣指出,游戲公司進行品牌建設、樹立有責任感的企業形象,不只是表面“風光”,而是整個產業鏈的關鍵一環。“企業品牌形象建設將影響用戶認同和產品熱度,帶動產品在社交媒體中的口碑傳播,帶來影響力和利潤。”中手游高級總監曹俊杰說。國內最大的影游綜合體完美世界首席執行官蕭泓也曾多次表示:“承擔社會責任與促進公司發展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
健康疏導更重要,功能性游戲將成開發重點
眼下,我國游戲用戶規模已達到5.3億。有業內人士認為,沉迷游戲的不僅是孩子,更有不少成年人,面對許多人難以抗拒的“虛擬世界”,疏和堵同樣重要。防止“數字亞健康”,完善防沉迷系統和異常消費警示,正逐漸成為游戲行業的底線。例如有的游戲已經推出未成年人玩家每天超過一小時、成年人玩家每天超過兩小時強制下線的技術措施。上海巨人網絡一旦發現未成年人異常的充值,人工客服便會立即聯系監護人進行告知和勸阻。
“堵”的同時,突破既有游戲盈利模式,健康合理的疏導不僅更加重要,而且能創造新的增長方向。在文化傳播、理工鍛煉、科學教育等方面有積極作用的功能性游戲,已經成為未來各游戲企業開發的重點之一。
“求知欲是人的本能,一款含有豐富知識、傳遞正確價值觀的游戲,同樣能激起孩子的興趣,也能獲得家長的認可。”韓帥告訴記者,有海外同行開發了一款名為“野狼謎蹤”的游戲,玩家以一匹狼的視角進入偌大的黃石國家森林公園,通過對狼的生活、捕食等全方位觀察,讓人們在游戲的同時能夠建立起保護大自然生態環境的意識,是一款功能性游戲的范例。在上海,巨人網絡在繼續其擅長的軍事題材游戲的同時,正著力開發一款以紅色紀念館為知識內容的游戲。
專家認為,未來的游戲,應該對人類的生活有一定的啟發和幫助作用,滿足更多的文化和精神需求。
(責任編輯: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