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湖南的鄧佳、周娟8月初剛帶著兒子去內蒙古赤峰度假,國慶假期,兩口子又領著一幫朋友再次赴赤峰旅游度假。“赤峰,是一個去了還想再去的地方。”鄧佳說。
是什么讓赤峰如此充滿魅力?
“毫不夸張地說,現在是赤峰對旅游發展重視程度最高、投入精力最多、工作力度最大、旅游業發展最快的時期。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決心加快旅游業難題破解,走出了一條文體旅深度融合的休閑產業發展之路。”赤峰市市長孟憲東對經濟日報記者說。
融合發展 全面注入動能
赤峰旅游資源豐富,自然風光、文物古跡、民俗風情等一應俱全、獨具特色。2017年初,赤峰市提出“建設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和中國草原自駕游勝地”的目標,全力實施“旅游+”戰略,推動旅游與文化產業、體育產業、康養產業深度融合,與農牧林漁、特色工業、體育健身、健康養老、特色小城鎮建設等休閑領域融合發展。
“我們在旅游全要素建設中,根據不同項目性質,確定不同文化主題,賦予不同文化內涵,進行項目融合。”赤峰市副市長周金樁告訴記者,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市文旅集團,對全市文化旅游項目進行設計建設運營,還打造各類文化旅游節慶活動,引入國際小輪車比賽、國際名校龍舟賽、全國競走冠軍賽等10項體育賽事,讓游客在欣賞自然美景之外有了新體驗。
以文體旅融合發展為強力抓手,赤峰從“吃住行游購娛”,到“商養學閑情奇”,全面提升旅游服務品質和含金量,以文旅服務業為引擎,帶動整體服務業發展,為赤峰市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旅游旅游,旅好才能游好。我們啟動旅游廁所革命、旅游商品、旅游標識、高速路和一級路服務區旅游化、景區和旅游通道網絡信號全覆蓋革命五大攻堅工程,補齊了公共服務體系短板。”赤峰市旅發委副主任楊光說。
旅游扶貧 全民創富爭先
“我在景區主要運營觀光馬車和為游客牽馬,旺季每天收入400元以上,不到3個月時間就掙到15000多元。”克什克騰旗烏蘭布統蘇木葫蘆諾日嘎查牧民段瑞瓊家境貧困,年近40還未成家。2016年起在蘇木和嘎查的協調下,到公主湖跑馬場工作,母親就近在嘎查農家樂打零工,母子二人有了穩定的收入。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主席、赤峰市委書記段志強說:“赤峰市是國家和內蒙古重點貧困地區之一,現有貧困人口13.5萬人,占內蒙古貧困人口的35.7%。赤峰市大力實施旅游扶貧富民工程,發展休閑產業,找到了一把全民創富爭先的金鑰匙。”
赤峰積極創新鄉村旅游扶貧模式,推動以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為主要內容的改革試點,一批特色旅游小鎮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牧歌鄉村旅游示范帶、阿墩塔拉、東山生態扶貧產業園、汗蘇魯國際生態觀光牧場、八里罕圣泉特色小鎮等一批旅游建設項目順利推進。目前,赤峰全市發展鄉村旅游接待戶1189戶,建成初具規模的旅游村68個,貧困人口新增就業5000余人。
據統計,今年前6個月,赤峰全市接待游客943.8萬人次,同比增長11%,實現旅游收入157.2億元,同比增長14%。以文體旅服務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對全市經濟總量的貢獻率達到47%以上,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達到42%以上,對就業貢獻率達到80%以上。(經濟日報記者 羅 霄)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