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會”問計:上海城市文化品牌如何打響
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承載著城市的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擔當著為城市塑型鑄魂的責任,也體現了城市的吸引力、創造力和競爭力。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未來5年上海將基本形成國際文化大都市,基本建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也將全面提高,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15%左右。
上海擁有豐厚的人文歷史底蘊和堅實的文化發展基礎。去年12月份發布的《關于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文創50條”)正逐步實施。下一步,如何“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打響城市文化品牌”成為今年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紅色文化從體驗著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繼承革命文化”,上海又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地。因此,如何在繼購物旅游、城市景觀旅游、餐飲旅游、古跡旅游之后,大力打造紅色文化體驗式旅游,需更多注入新思維。
對此,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戲劇學院電影電視學院主持系副主任董健建議,除了加強旅游主管部門的進一步開發、引導和規劃,可在世博園、上海電影博物館、上海歷史博物館等場館,應多建造紅色文化體驗式場館,并開發一些有紅色歷史的工廠(如紡織廠、紗廠、印刷廠、造船廠等廠房車間)作為紅色文化體驗式旅游的景點。此外,文化主管部門應制作和扶持一些大型且能代表上海、國家和國際水準的大型文藝節目,以高水準的海派風情吸引全球游客。利用光影燈光秀等高科技手段,讓“魔都”名副其實。
海派文化從娃娃抓起
關于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傳承,首先要守住歷史,其次要創新發展。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作協副主席秦文君認為,培養海派文化首先要從娃娃抓起。“我們兒童文學家有這么一個領軍人物陳伯吹先生,他在91年生命里做了70年的兒童文學,非常厲害,這是不可復制的。還有張樂平,他的《三毛流浪記》這么多年來每年比新書還銷得多,每年幾十萬的銷售量。”
秦文君認為上海還有一些文化作品,但是年代很久,但新的兒童文學品牌比較少有。她提到,幾年前,上海作家協會支持六個作家一起做了小熊包子系列,剛剛出版就得到了桂冠中國兒童文學獎,被評為全國大眾最喜愛的50本書之一,被上海兒童劇院拍成了兒童劇播映。最近,上海少兒圖書館首次發布的圖書報告,小熊包子因為傳達海派的樂觀和創新深受兒童喜愛。她希望接下來會有更多新的海派兒童文學的品牌不斷涌現。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評彈藝術傳習所演員陸錦花也覺得幼兒園階段,是孩子們接受傳統文化藝術熏陶的好時機。“不是靠大量知識性內容的灌輸,直接講中國上下五千年如何如何,而是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穿插在體育、音樂、手工等不同課程中。比如中國傳統特色的游戲可以和體育課結合,民樂民謠可以和音樂課結合,非遺制作可以和手工課結合。”
陸錦花建議:“幼兒園可以和文藝院團有所合作,開發、定制一系列適合學前年齡段觀賞學習,又像演出又像教材的課程,讓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種子。”陸錦花表示,非遺傳承人們都十分樂意走進校園,走到孩子們中間,讓這些“瑰寶”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文創消費從創新開始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上海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產業。數據顯示,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總產出10433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已超過12%;產業增加值3395億元、同比增長8.2%。文創消費之路如何再創新、再出發,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戲劇學院研究生部主任、影視學院院長厲震林認為,上海歷史有許多存在很多隱性的文化品牌有待挖掘,文化旅游是下一步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新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他建議,按照國際最高標準、最高水平打造1-2臺夜間上海標志性海派文化作品,將其納入旅游系統和旅行社互動起來,白天參觀、購物晚上看演出;或者集中打造一個區域,把文藝旅游可以集合起來,納入旅游體系,成為文化旅游目的地。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有限公司藝術總監速達同樣指出:上海美影廠不單單是一個文化品牌,它也能與上海消費、上海制造等品牌建設相結合,打造獨具上海特點的文創產品。“比如孫悟空、哪咤、黑貓警長、大耳朵圖圖等眾多IP,都是經過了幾代藝術家的創造,我們會把這些IP做時尚創新。”速達表示,“上海美影廠的跨界嘗試——國漫主題咖啡店是去年元旦開業的,年輕人對國漫的喜愛也給予了我們更多信心。經過多年時間檢驗的國漫經典與時代創新完全可以‘兩條腿走路’。”
上海美影廠國漫主題咖啡店內的文創產品(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