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自有其生命和成長的法則。上海也如此。
多年來,我一直試圖尋找一個答案,即被人稱作“魔都”的上海,猶如世界六大城市群里的一個巨人,它如今呈現于世的形貌、氣質、精神等等,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我的探尋是從城市西南的松江起步的。那里是上海之根。上,F今的繁榮發達與1000多年前松江府前身的華亭縣繁盛富饒遙相呼應。歷史上,松江曾擔當地區的門戶和樞紐,帶動了當時上海乃至江南的經濟社會發展,斗轉星移,今日松江又開啟了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門戶和交通樞紐的重要建設:滬蘇湖鐵路上海段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作為長三角地區綜合交通樞紐重點工程,以滬蘇湖鐵路在松江設站為契機,松江樞紐的雄姿也徐徐勾勒出輪廓……這些意味著什么?一言以蔽之,松江搶抓滬蘇湖鐵路建設的契機,加快建設一個上海西南門戶的“四網融合”交通樞紐節點和一條面向長三角的“四網融合”交通大通道。它們的建成,將使松江城區有望成為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和G60科創走廊建設的重要支點和引擎。
松江,坐落于上海西南。它的神奇和卓絕,一方面在于連著長三角古文明脈絡和上海這一城市巨人的根脈,另一方面又體現在與新時期上海建設全球卓越城市的脈搏同頻。
我無數次漫游松江,也猶如閱讀松江。它有讀不盡的故事和樂趣。每每經過廣富林文化遺址、唐代經幢、宋代方塔、漕運倉城、云間第一樓、襪子弄、通波塘、清真寺、佘山教堂等等,宛若面對一個個睿智的時光老人,牽引我探尋滄海桑田之變幻,那里有上海最早且活躍的文化基因,在歷史發展的血管里奔騰不息。走過千年的松江,在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大棋局上,又因今天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和“松江樞紐”激發出積極蓬勃的青春活力,促使全球卓絕城市散發出古今交相輝映的璀璨光芒和偉岸自信。
讀懂上海,無法不從松江說起;讀懂松江,方能知曉生生不息的上海!
史上的繁盛之地和暢達樞紐
時代的車輪飛速轉動。作為人流、物流集散的重要動脈,水陸交通在松江地區從無到有,從簡單到繁盛,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搖搖晃晃的貨船到“哐鏘哐鏘”的綠皮車,再到風馳電掣的動車高鐵,松江交通動脈的發展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悠悠千年的城市歷史。
松江流行一首民謠,名叫《府城記憶》。歌里唱道:
漫步松江府城/唐經幢宋方塔總是遙相對望/仿佛延續著穿越時空的深情告白/通波塘連著黃浦江/那是我的夢里故鄉/那里有煙雨江南的詩與畫/漫步松江府城/那條襪子弄不長也不大/傳說中的繡娘織女名聲遠揚/邱家灣的盡頭有教堂/一條小巷記錄著世間浮華/那是詩人筆下浪漫的雨巷/漫步松江府城/華亭府云間風歷經世代傳揚/我們未曾停下奔跑的腳步/迎著太陽追逐夢想……
歌詞如夢似幻,引領人們穿越時光,神游歷史深處的崧澤文化,千年前唐代的華亭縣城,元代的府城,明清時代大名鼎鼎的漕運中心倉城……歷經古代數朝及近現代百年,整個上海,似乎唯有松江地區,疊印著偉大城市歷經千年興衰榮辱最為深厚且豐富的身影。
回溯遠古松江,先民早就孕育了崧澤文化。松江歷史文化遺址里發現的商、周時代遺物,表明松江土地上先民征戰洪荒、建立部落和家庭的足跡,可能在6000年前已經存在,水稻種植也可以推溯到5000年前。而根據考古發掘,距今4000年的“廣富林文化遺存”里發現有河南東部人群遷徙松江的證據,說明彼時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已經發生碰撞與融合;廣富林遺址出土的建筑材料和青銅工具,引人遙想東周至漢代已存在相當規模的先民聚落。
春秋時期,松江地區隸屬于吳國。后來吳國與越國頻頻發生戰爭,因戰敗而使松江地區一度歸屬越國版圖。戰國中期,楚國滅越,松江地區又改屬楚國。之后,松江地區又歷經秦朝、漢朝等歷代統治。筆者從浩瀚的歷史煙云里查知,孫權掌權的三國時代,松江地區大興農耕,遂成為江南地區重要的產糧區。東吳至西晉時期,更見繁榮,公元219年,一個名叫陸遜的人以破荊州關羽立功,被封為華亭侯,“華亭”二字開始在史志露面,松江一帶最早就叫“華亭”。陸遜的家族在早期松江地區屬于聲名顯赫的望族,在政治、經濟上占重要地位,在文化上也具有影響,譬如陸遜的兩個孫子,一個叫陸機,一個叫陸云,都是文學成就斐然的西晉著名文學家。當歷史轉入南北朝,此時郡、縣建置頻頻更迭,無論如何變遷,松江地區卻日趨繁華,物資及人才在這里集散。至唐朝中葉,華亭成為上海地區首個建置縣,縣治即設立在今天的松江地區,城中有十字通衢。華亭設縣導致行政地位加強,經濟、文化發展較快,一躍成為上海地區的商貿重鎮。附近盛產的優質稻米源源不斷地從這里運往京城長安;彼時漁業與農業一樣發達,隨處可見的魚市、魚攤星羅棋布,“賣魚論斗”名傳八方。由于地處交通要塞和重要門戶,松江地區活躍的商貿與繁榮的經濟,促使文化興盛,佛教在松江一帶盛行,大大小小寺廟和各類佛教建筑競相興建,聞名遐邇的唐經幢,便是那個輝煌歲月的見證,1000多歲的它日夜不眠,似乎一直承擔著護佑這一片土地上的百姓之責。
從唐朝跨入北宋,當年的華亭更受矚目。據文獻記載,那時華亭已擁有“近10萬戶、20余萬人”,水陸交通交錯,蠻商船賈川流,為“東南第一大縣”。它是全國糧食畝產最高的地區,也是鹽業、漁業興盛之地,釀酒業也非常發達,松江商貿繁榮所帶來的財稅之可觀,與當年蘇州可以媲美。那時航運業也得以快速發展,華亭縣青龍鎮港,是當年遠近聞名的內外航運貿易的重要港口,不但與國內各個海港通航,也與西亞的阿拉伯各國的商船保持了貿易往來。宋朝末年,松江地區的農業、鹽業、航運貿易業,成為上海地區的經濟支柱,而經濟繁榮帶來的文化發展,今天的國家級文物方塔是個象征;而從兩宋期間的科舉考試上也可窺豹之一斑:華亭縣歷年考中進士148人,其中南宋為110人,內有狀元1人。
元代初期,江南地區水災頻頻,然而通過水利治理,松江地區依舊是政府重要財源之地。那時,華亭縣先升為華亭府,后改成松江府,管轄之地大大擴展。值得一提的是,從海上運糧抵京,始于松江府時代。航運貿易為財政帶來滾滾稅收。元末,戰爭頻仍,至1367年,朱元璋派大將徐達、常遇春率軍攻占松江地區。次年,定國號為洪武,開啟了明朝。
明朝時期的松江,一度達到它前所未有的鼎盛。文獻記載,“松一郡耳,歲賦京師至八十萬……重以土產之饒,海錯之異,木棉、文綾,衣被天下,可謂富矣”。彼時的松江,不僅盛產貢米,也是全國棉紡織業中心,手工業和商業也在此聚集勃興,城中弄巷數多至百余,彈丸之地的松江地區是整個明朝財政收入的重要之源,徜徉今日的永豐倉城,老橋老街老屋,似乎都會述說悠悠歲月那一段百年風騷。之后清兵攻城,由于大肆焚燒民房,一度使得經濟大傷元氣,后漸漸恢復活力,市面興隆,弄巷不斷增建。光緒三十二年,蘇浙鐵路(即今日滬杭鐵路)動工興建,兩年時間不到,上海至楓涇段建成通車,松江成為上海最早擁有鐵路運輸的區域;1909年7月28日,滬杭鐵路全線通車。彼時的松江鐵路也是上海由封建社會通往現代社會的進步通道,多少貨物、觀念、生活方式隨之由上海流向廣袤的內地……
前不久,我再度踏訪松江,流連于古韻四溢的倉城歷史文化風貌區,感嘆其堪稱上海灘最早的城市道路。倉城的“十里長街”是松江府城的活化石,而連通黃浦江的松江通波塘邊上,臨水而行的襪子弄,令我穿越時光隧道。襪子弄寬約10米,長不足300米,兩旁聳立著百歲樹木,當天色漸暗,它頓時形如魔幻森林!昂V篤”地漫步于這條光影憧憧的古代小路上,情不自禁聯想到明代松江即有“衣被天下”“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之譽,似乎可聞當年機杼聲,可見各地商賈紛至沓來的情景,也驚奇于促發松江資本主義萌芽的弱女子黃道婆的非凡傳奇……據介紹,直到1949年前,襪子弄仍然“弄如其名”,小作坊及小店鋪鱗次櫛比,每天送貨領貨的人川流不息,F今的襪子弄早已不再賣襪了,卻繼續沿用舊名,成為了承載松江當年作為全國棉紡織業中心繁榮景象的一個無比鮮活生動的遺存。
據傳,1927年,戴望舒有感于小弄的詩意,在此創作了著名的《雨巷》。
我每次去松江,還忍不住到松江二中看看,其校園里矗立的古建筑一德院,呈典型的清代風格。松江二中的前身是乾隆年間的“云間書院”,那里曾懸掛一塊橫匾,書有“譙樓”二字,清道光年間,“譙樓”改稱“云間第一樓”。相傳,“云間第一樓”的樓基歷史更為久遠,原是三國時東吳大將陸遜的點將臺。距松江二中不遠,坐落在中山東路東首,松東路的南面,有一條古時的鹽鐵塘,與舊城河相連,此河因古代水上運鐵至郡城而命名。據記載,彼時米行、酒肆、貨棧、商行等沿河而建,全國各地的物資從四面八方匯集于此,又從這里流向江南乃至全國腹地。到了清末,滬杭線鐵路穿越松江地區。新中國建立后,1958年新閔線鐵路建成,1975年金山鐵路支線和黃浦江公路鐵路兩用大橋完工,1987年滬杭鐵路復線工程動工并于1991年竣工通車,2010年10月滬杭客運專線(俗稱滬杭高鐵)建成通車……
這些無疑表明,松江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與不同時代構筑的交通動脈息息相關。交通是城市巨人的動脈血管,也是戰略咽喉,直接影響著一座城市的肌體活力和發展動能。
彈指千百年,再看今天松江,它仍葆翩翩少年之豪壯,永不停步之精神,與新動脈的發掘和發展息息相關。一條G60滬昆高速和面向長三角腹地的“交通大通道”滬蘇湖鐵路成了聯系滬蘇浙皖九座城市的新動脈,使得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人才鏈形成了互聯和共振。
松江自古就是詩畫江南里的魚米之鄉,如今,匯聚一批活力四射、引領未來的科創企業,又由“G60”伸展出系統性新樞紐的規劃和建設,將使得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所要求的“一高地、三生態”建設得以實現,而創造新的輝煌,則可謂書寫了歷史新的一頁。
夢想,再次從“G60”騰飛
從上海市中心到地處西南的松江腹地,似乎在轉眼間。
我們驅車去,不知不覺就奔馳在“G60”高速公路上。但如今的“G60”,不僅僅指代一條由上海通往嘉興、杭州,最終抵達昆明的國家級高速公路,更意味一種新引擎、新理念和新思想。這是近幾年發生的事:無論打開報紙電視,還是手機終端的社交媒體,“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幾個字都如春風撲面,可謂“現象級熱詞”,裹挾著科創要素自由流動的時代氣息。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究竟是什么?我曾問上海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
程向民介紹說,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松江時明確提出,松江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動與長三角周邊城市的分工和合作,不斷提升產業的能級和水平。市委書記李強多次調研時也強調,G60科創走廊要堅持“一高地、三生態”建設。松江區委、區政府深刻領會這樣的高瞻遠矚,我們認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簡而言之,就是一個生產要素流通的大動脈,更是服務于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平臺。
而數次深入“G60科創走廊”,我切身感受到,這個平臺,承載了上海乃至中國意欲打造全球卓越城市及城市群的雄心,也承載了新時期松江人追求幸福與榮光的夢想。
近些年,松江秉持新發展理念,堅定地朝著“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在先進制造業上鉚足了干勁。原本是中國制造業重鎮的松江,十三五期間作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策源地,通過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要素供給,一步步將長三角先進制造業推向了“高處”。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發軔之時,明確一個功能定位,即以“科創”驅動制造業脫胎換骨。為抓牢科創“牛鼻子”而不動搖,松江在進行“五違四必”整治中,對高耗能、低產出的落后制造業進行大幅度整改,關停淘汰劣勢及污染企業1033家。在“破”的過程中換得10平方公里的土地,贏得了“九科綠洲”的新生。拆違拆舊,騰籠換鳥,以及在制度、土地、人才等形成一股強勁的科創動能,促使松江地區制造業升級迭代,其經濟發展連續五年保持持續正增長和高質量增長之態勢。與此同時,當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確將“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主要抓手,松江的貫徹落實既早又實,致力于建設一流的營商環境,“店小二”精神如春風沐浴,讓轄內企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舒暢”。松江還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導向,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過程中,對標世界先進水平,代表上海接受世界銀行相關測評并獲好評。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蒙上陰影。恰恰在這非常時期,松江表現出“兩手抓、兩手硬、兩手贏”的局面,一批自主研發的先進產品,如可利霉素、呼吸機以及用于援建武漢火神山醫院的黏結劑等等,為全國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和裝備的支撐。其中,由“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松江相關企業自主研發設計、每一分鐘能產出一千片口罩的自動化機械成為應對疫情的“先鋒機”,年初以來訂單如雪片般飛來,熱銷全球。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所涉的滬蘇浙皖九座城市越來越顯示出錯位協同的能力,譬如,保隆科技公司將總部設在松江,同時在合肥打造生產基地;而正泰電氣,作為工業互聯網企業,開啟了“三城模式”,在松江建設正泰啟迪智電港,在嘉興布局電氣產業基地,在合肥設立設備制造基地,實現產業鏈、價值鏈的最優配置。松江與G60其他城市高頻聯動,演繹出一出出“雙城記”和“多城記”,在人才、信息、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流動方面格外通暢,即便在疫情期間,也能守住防控底線,又對海外裝備技術、人才進出等設置綠色通道,提升了區域產業集群的全球競爭力。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在科技和產業創新中勇做開路先鋒,著力于打造新產業、新技術、新應用、新生態,這方面,騰訊投資450億元在松江建設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基地,可謂“全球最大的超算單體項目”。“這個項目包含兩座世界頂級的科恩實驗室和優圖實驗室,意味著G60科創走廊將成為長三角乃至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的領頭雁。”程向民書記表示。
松江區科委主任趙宏衛介紹,騰訊AI超算中心在松江拿地236畝,將建設AI超算中心以及機器學習、圖像處理等工程計算和科研計算的相關計算能力,建設國際一流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以及高性能計算開發中心和云計算服務中心,夯實科技底座。它將依托騰訊先進技術,從四個方面把騰訊先進技術帶到上海,帶到長三角,比一般項目節能30%;建成的AI超算中心綜合體將有八棟相關超算中心的體量,單體一個超算中心能夠擁有將近十萬個GPU的算力;引進網絡安全方面的先進科恩實驗室,以及人工智能方面優圖實驗室,建立先進的科技樞紐。它還將引入騰訊先進技術和傳統產業進行結合,特別是引進騰訊相關生態伙伴,打造“1+1+N”的合作模式,助力G60科創走廊九城市乃至長三角從數字化到智能化、智慧化的轉型,建成智慧、高效、安全和便捷的智慧示范城市。
“領頭雁”騰訊AI超算中心落戶后,陸續引來一批批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方面的企業集聚,它們依托“G60科創走廊”這一平臺,正在孵化更多與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相關的科技型企業,由此使得長三角城市群科創企業的整體崛起,一如旭日東升。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發展規劃確定之初,松江便確定“6+X”產業發展定位,其中智能制造、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三大產業納入了上海市產業“地圖”,通過幾年努力,產業集群加速成型,集聚了一批前沿企業、頭部企業、上市公司、中小創新企業以及科研成果轉化平臺等。圍繞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松江一方面做好增量新項目的招商引資,圍繞產業鏈進行研判,對產業鏈上缺失的一些環節和企業進行了聚焦招商,實現了產業鏈的延伸和拉長。另一方面是做好存量項目盤活提升,對存量優質企業的轉型提升,不斷加大扶持力度。
在制度供給方面,松江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存量企業轉型提升和增量新項目在松江落戶,同時也鼓勵企業加大現代化裝備的投資,出臺了支持企業技改的政策等。在項目落地方面,松江加強服務供給,建立一支“店小二”代辦服務員隊伍,通過對“店小二”進行綜合培訓,由“店小二”替企業跑腿,加快了項目落地。在日常服務方面,松江建立區和鎮兩級聯系服務企業的制度,尤其在今年抗疫期間,對外資跨國總部、研發中心、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科技創新中小企業等進行了全覆蓋調研走訪,幫助企業協調防疫物資,做好復工復產指導服務。由此,松江走出了一條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創新鏈產業鏈的完整性對沖全球產業變局的不確定性,以制度供給的精準性對沖市場觀望的不確定性的創新之路。今年11月3日,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印發《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方案》,推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成為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先進走廊,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的先試走廊,產城融合發展的先行走廊。
從“松江南站”邁向“松江樞紐”
正當“G60科創走廊”不斷顯現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魅力之時,“松江樞紐”的規劃建設,猶如又一架強勁的引擎,令人對全球卓越城市“走向”產生遐想。
上海意欲建設成為全球卓越城市,著力于引領全國先進制造業發展,而松江是一個舉足輕重的科創重鎮。有識之士看出了松江戰略要地的巨大潛力,明確指出,“松江新城要發力,關鍵在交通格局”。顯然,松江身居上海城的西南門戶,是上海對接江浙以及長三角腹地的橋頭堡。欲使松江真正發揮橋頭堡作用,重中之重,還是有賴于交通體系——這一城市的動脈血管。當城市動脈血管充滿活躍的細胞和動能,才能帶動巨人身上的其他器官或器官系統。
千載難逢的機會終于來了。2009年建設的高鐵松江南站,似乎小荷才露尖尖角,讓人看到偏于一隅的松江新城的輻射范圍,有望通過新時期的鐵路運輸和高鐵客運向南部大大延伸。一座火車站+一座高鐵站,激發了松江加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夢想和豪情。當滬蘇湖鐵路建設立項并上馬,人們漸漸看清了美妙圖景:松江規劃了國家高鐵網、軌交地鐵網、有軌電車網和地面公交網“四網融合”的交通體系,奠定了上海西南交通門戶的重要地位。
在上海市委十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上海市委關于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已明確“強化‘松江樞紐’面向長三角的交通樞紐銜接作用,進一步增強服務長三角連通國際的樞紐功能”。
松江樞紐是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國家戰略和G60科創走廊的重要支點,已寫入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作為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城市級樞紐,是上海市西南方向服務全市域的重點錨固節點,可有效帶動和激活松江新城南部區域功能提升,形成功能多元、開放融合的“城市客廳”。
6月5日滬蘇湖高鐵上海段暨9臺23線“松江樞紐”正式開工,標志著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從“高速公路時代”向“高鐵時代”邁出堅實步伐,為打造新發展格局“中心節點”和“戰略鏈接”重要樞紐之一提供了強有力的戰略支點,為充分激發人盡其能的創造活力,實現居住環境、生態環境、營商環境、發展環境的全面提升開辟了新空間。在“松江樞紐”的加持下,松江將發揮高鐵時代“同城效應”,提升“一廊九城”交通便捷度,全面增強“松江樞紐”輻射帶動九城市的節點功能,推進G60九城市科創要素集聚共享,產業優化分工、協調互補,形成產業鏈比較優勢,成為帶動城市發展的新增長點和增長極,把松江打造成為匯聚天下英才施展抱負、實現理想的機遇之城、夢想之城。
“新樞紐”伸展新發展的翅膀
乘著“城市級交通樞紐”建設的東風,松江這座上海西南門戶的格局和面貌將獲得前所未有的“蝶變”:滬蘇湖鐵路接入松江樞紐,除了既有的滬昆高鐵,還將實施滬昆鐵路松江段改線,預留滬杭城際、鐵路東西聯絡線、嘉青松線等線路,滬嘉城際也將接入……
繼地鐵后,市鐵和城鐵粉墨登場了。
2010年滬昆高速鐵路(含滬杭段)開通;2012年,上海軌道交通地鐵9號線開通;2024年,滬蘇湖城際線開通;2025年,松江有軌電車T4線通車,滬杭城際線開通,沿海高速鐵路(含滬甬段)也開通;2030年,上海軌道交通的鐵路東西聯絡線開通;2030年的同一年,滬甬城際線開通;而2035年,上海軌道交通的鐵路嘉青松線開通……
繼四通八達的地鐵建設之后,市鐵與城鐵,也將接踵而至闖進我們的生活,將來人們的生活方式、出游半徑以及相關的思想觀念,會因市鐵、城鐵的崛起而發生大變。
這些變化的源頭,在于如下建設發展:
松江“四網融合”的路網布局,愈發凸顯上海輻射長三角腹地的功能和魅力。黃春峰,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鐵路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高級工程師,他分析說,滬蘇湖鐵路從松江往西,穿過上海青浦和蘇州吳江后進入湖州,在湖州與商合杭鐵路、寧杭高鐵、湖杭高鐵銜接,在蘇州吳江與通蘇嘉甬鐵路銜接。由此形成一個長三角地區的快速通道。還有專家分析認為,滬蘇湖鐵路建成后將打通從上海深入長三角腹地的快速客運通道,進一步完善了上海輻射長三角地區的鐵路網,而滬蘇湖鐵路上,松江樞紐是戰略門戶,滬蘇湖鐵路將上海西部、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串成一線,全線一共7站,上海境內有“虹橋”和“松江南”兩個站點,這是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代表性項目,將明顯強化上海作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銜接和輻射功能。
據了解,轉型升級后的松江樞紐規模基本確定為9站臺23線,為此將構建樞紐快速集散系統,完善地面道路網絡,增強公共交通配套。除既有滬杭高鐵2站臺4線,規劃建設滬蘇湖鐵路外,同時規劃預留了滬杭城際、鐵路東西聯絡線、市域線嘉青松金線等接入條件;谶@些建設,松江區交通委主任許銀章表示,“我們預測,松江樞紐未來年均客流規模約達2000萬人次以上,它將集結松江、金山、奉賢、閔行等地的客流,通過松江樞紐向全國疏散!迸c此同時,松江樞紐將遠遠打破人們對一個“站點”的既有想象,它將集國鐵、城際、普速、地鐵、公交車、出租車、有軌電車、社會車輛等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形成功能多元、開放融合的“城市客廳”。
綜合專家分析,“四網融合”的綜合交通體系,將以高效便捷的交通支撐城市發展能級的提升。其中,最核心的是高速鐵路網,打通對外通道,深度融入長三角。結合2020年6月5日滬蘇湖鐵路項目的開工建設,松江區同步推進松江高鐵南站轉型升級和滬昆鐵路松江段改線兩大任務,打造9站臺23線規模、年客流量2000萬人次的“松江樞紐”。最受關注的還有軌交地鐵網,聯通中心市區,分流高峰客流。目前松江境內的客運交通大動脈軌交9號線已經滿負荷運載,客流量居全市前三,為此松江正在向有關部門爭取將新線路延伸項目納入全市軌交新一輪建設規劃。同時,為了服務于松江樞紐、南部新城等區域的發展所需,正爭取軌交12號線、23號線等更多線路接入松江境域。最有創新意味的是中運量公交網,促進產城融合,豐富了當地人出行選擇。松江區有軌電車1號線、2號線于2019年底全線開通,是全市的有軌電車示范線,全長31.2公里、設45個車站、日均客流量1.7萬人次、最高日客流量3.5萬人次,成為許多上班族的出行首選。接下來,松江從服務重大產業項目、西部工業園區的角度出發,對T2西延伸、T4線(廣富林路至榮樂路段)開展方案初選研究。最親民的則是地面公交網,優化線網配置,提升乘客感受。目前已建成啟用金山鐵路支線春申站、車墩站和小昆山翔昆路公交樞紐,推動公交線路進一步向街鎮延伸。聚焦大居、大學城、度假區、新閔地區的公交出行需求,新辟20余條公交線路。公交信息化水平持續提升,松江公交所有線路實現實時到站信息查詢,乘客可通過手機隨時查詢。
目前,上海東西兩邊有兩大世界級大型交通樞紐,即“浦東”和“虹橋”,都是以“機場+高鐵”的組合模式。隨著《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的布局和落實,地處上海北部的寶山和地處上海西南部的松江,已規劃建設兩個城市級大型交通樞紐。從效果圖中可見,“松江樞紐”的規模非常壯闊,未來可望成為上海市境內僅次于虹橋站的第二大火車站,未來上海南站的一部分功能將由松江樞紐來承擔。不遠的將來,從松江樞紐到浙江嘉興,或到更遠的若干城市,都將成為“長三角一小時交通圈”輻射范圍。
程向民說:“交通建設,始終是松江老百姓非常關注的,區委區政府也著力于系統性、綜合性地解決痛點問題。十三五期間已經取得一些成就,有目共睹。但更多的還處于在徹底解決的路途中。十四五期間,我們將給松江人民一個比較滿意的交通體系。其中,第一個‘大禮包’就是軌交12號線延伸項目的啟動,后面還有一系列利好……松江南站的名詞屬于歷史了,國家定位、市委市政府的定位都是‘松江樞紐’。軌道交通上的樞紐,還有城際聯絡線與虹橋樞紐的連接,將使得松江新城在十四五規劃里的地位顯著提升,松江新城將建設成為在長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綜合性樞紐型獨立新城,率先成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開路先鋒。
新松江,還有多少被期待?
船兒彎彎向西南走,去上海母親河黃浦江源頭看看。正在建設中的全球卓越城市上海,既有外灘、陸家嘴、南京路、淮海路的喧鬧繁華,也有松江新城的“風景獨好”。
這里婉姿優雅,水澤性靈,民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如微風蕩漾。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以及“松江樞紐”的規劃和發展,是松江乃至上海新時期改革開放這部鴻篇巨制的重要章節。它們猶如被發掘的巨能引擎,驅動了上海和長三角的發展。
松江有關負責人熱情地說,歡迎全國各地朋友都來松江看看,這里“遠看青山綠水,近看人文天地”,既有變“廢坑”為“金坑”,紅遍世界的申根酒店,還有滿載430年匠心的葉榭軟糕,更有來自五湖四海乃至世界各地的新松江人在這里實現智能夢、電影夢、能源夢……
而我每次游逛松江,總醉心于它的生態美,人文美,樂不思歸。
松江石湖蕩,素有“黃浦江源頭”的美譽,坐落此處的松江四鎮各具特色,新浜的牡丹、荷花,泖港的菊花、五厙田園的采摘,葉榭的羊肉、大米,石湖蕩的大閘蟹、江南第一松等,常常令人一游再游。那里的各種風味小吃,有著當地的原汁原味,備受青睞。還有幾條旅游熱線,譬如“工業制造+旅游”的科創谷產品,有“美食賞味之旅”“科技影視之旅”兩條工業游線路,看點多多,美輪美奐!皻v史文化+旅游”的人文谷線路中,松江廣富林、佘山天文臺是兩個全國級文保單位,有著迷人的“隱藏細節”;去倉城歷史文化風貌區,看不盡明清的戲樓、宗祠、禪院等老建筑,“文物保護單位”多達百余;而唐代經幢、宋代方塔、元代清真寺、明代照壁、清代醉白池等文物遺址,則演繹著“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的煌煌大觀。松江的“全球網紅地”申根酒店——地處海拔負88米、依深坑崖壁而建,被譽為“世界建筑奇跡”,創造了全球人工海拔最低的酒店世界紀錄,節假日根本訂不到客房。還有歡樂谷、瑪雅水公園、上海影視樂園、天馬賽車場、辰山植物園、月湖雕塑公園、藍精靈樂園等“開心地”,宜老宜少,春風十里。自1997年規劃的松江新城,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規模由最初的21平方公里拓展到158.4平方公里;人口從30萬增加到110萬。當地百姓對城市功能、環境等認可度和滿意度,位居上海市前列。
上海,是一個充滿勃勃生機的城市巨人。
而“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以及“松江樞紐”的建設,強化了創新引擎功能、門戶樞紐功能、生態宜居功能,使得人們對未來松江乃至上海產生更多期待。
在“十三五”奮力沖刺、“十四五”謀深謀實之際,對于銜接“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五年規劃,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表示,松江要高水平編制“十四五”規劃,要一張藍圖干到底,而所謂一張藍圖,即堅持“科創、人文、生態”卓越價值取向不動搖;要率先建成長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綜合性樞紐型獨立新城,增創“一廊一軸兩區三片”的空間發展優勢,著力打造未來發展戰略空間和重要增長極。
回望歷史,滄海茫茫;奮力向前,千年松江胸懷愈發寬廣,魅力與日俱增,它不斷以自己的腳步,成就大局的進步。或許因為如此,許多人心目中,松江是鑲嵌在“最江南”廣袤大地上的一顆明珠,也是一部耐人閱讀、有無數動人細節,催人奮進的“城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