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旅游業:亂象屢禁不止的背后還需監管再創新
對于一座旅游城市來說,游客是“衣食父母”。然而,欺客、威脅、強迫游客購物等案例依然在全國“上演”。雖然近些年來,自上而下的層層監管之下,但旅游業的亂象似乎從未停止過。
近日,監管層再次“利劍出鞘”整頓旅游業。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王曉峰7月23日在“黑導游”專項整治工作推進會上指出,黑導游“嚴重擾亂旅游市場秩序,損害游客權益和旅游體驗,影響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王曉峰表示,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視“黑導游”、“一日游”市場等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全國重點旅游城市、旅游景區開展“黑導游”整治專項行動,從斬斷“黑導游”利益鏈各個環節入手,從推動“行轉刑”打擊旅游領域商業賄賂著力,加大執法檢查和查處懲罰力度。
據記者了解,文化和旅游部先后派出5個督查組,分別赴湖南、重慶、安徽、江西、陜西等地,指導當地旅游主管部門開展專項整治“利劍行動”。
事實上,此前,原國家旅游局就曾聯合公安、工商等部門開展對全國旅游市場秩序綜合整治“春季行動”、“暑期整頓”和“秋冬會戰”,打擊不合理低價游。
“此次監管層再次整頓旅游業,是此前整頓的一個再升級。”旅游市場觀察員宋家金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不論是景區還是“黑導游”,利用違法的手段吸引游客,變相宣傳,變相引導的行為不僅擾亂了旅游市場的生態平衡,還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監管層出臺政策治理低價游等亂象,利于維護旅游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亂象屢禁不止
近日,由于海南南國風光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不合理低價組織旅游活動、欺騙游客讓其購買某床墊可以治百病等亂象被媒體曝光后引起了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關注。
針對海南旅游亂象,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作出指示,要依法依規嚴肅整治,各地政府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監管,維護國際旅游島和自由貿易區形象。
隨即,省長沈曉明在批示中強調,海南是吃旅游飯的,對旅游亂象要零容忍。一個健康的旅游市場對海南來講十分重要,應高度重視,確保海南旅游行業的形象不受損害,確保每個游客的利益不受侵犯。他要求,要徹查涉事企業,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同時舉一反三,全面排查面上情況,查實一個處理一個,不能讓不法商家有可乘之機。
據了解,目前,海口對海南南國風光旅行社有限公司頂格處罰,三亞海螺姑娘創意產業園、萬寧興隆橡膠博物館等涉事企業已停業并接受調查。
事實上,像這樣的案例在全國數不勝數。例如,2017年年底,武漢曹女士與丈夫去云南參加了低價游,因沒有參與購物被導游惡語相向。隨后,云南導游李某為了迫使游客消費的目的,采取辱罵、威脅、不給不參加消費的游客發放房卡等行為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并引起了社會上廣泛關注。
“之所以一些旅游景區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亂象,主要還是部分景區利用消費者愛占小便宜的心理,定制低價游的營銷策略,以吸引游客。”金宋家向記者舉例說,盡管監管部門給景區下發通知,或者在景區門口張貼警示標語,例如嚴厲打擊低價游攬客,無論游客是愛占便宜或從眾心理,游客們依然還會到景區消費,任其宰割。
金宋家還表示,部分黑導游為了營生,主打消費者心理戰,也會利用消費者低價游的營銷策略招引游客,無論是景區還是黑導游,相關部門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不讓利用低價游攬客,由于當前處罰措施不健全,監管力度不完善,導致低價游屢禁不止。
曾調研多個旅游項目的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金雪濤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從需求方的角度看,許多消費者會抱著僥幸心理報名參加低價旅游團,而不合理低價游正是利用了消費者這種貪圖便宜的心理,掉進了低價“陷阱”。
資料顯示,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針對個別重點旅游地區相繼發生的導游強迫或者變相強迫游客消費、“黑導”毆打游客等惡劣事件,文化和旅游部組織開展了全國旅游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利劍行動”,期間,各地共檢查旅游企業11253家,檢查旅游團隊2942個,檢查導游8596人次等,立案172起,處罰導游及非法從業人員70人,罰款310.48萬元。
金雪濤表示,從旅游的供給來看,旅游離不開吃、住、行、游、購等基礎環節,而我國當前很多地方的豐富旅游資源還缺少上述這些基礎環節的設施保障和便利服務等,低價游旺旺打出“一包到底”的幌子,讓消費者誤以為省去自己為旅游各關聯基礎環節操心的麻煩。因旅游已從原來的高端消費變為大眾化日常普遍消費,旅游業的從業門檻降低,這客觀上刺激大量的小規模旅行社以低價博得生存,而低價旅游把價格轉移到了其他強制收費或購物提成上面,其實并未給消費者帶來真正的質優價廉。
監管需創新
尤為一提的是,當前,為了讓游客順利掏錢,從旅行社到導游其忽悠的手段也在“升級”。例如,媒體報道的海南不合理低價游亂象的文章中曾這樣描述:“商家忽悠游客的套路更深了。正如有知情者所說的那樣,從收客到操作客人到這個購物店,購物店里面的內導,內導他再把那個產品拿出來,然后一整套體系其實已經形成團伙詐騙,這屬于典型的“團伙作案”。這些低價游亂象的背后,是一套隱蔽的利益鏈條,每一個環節都是為了把游客拉入“虎口”。”
事實上,就當前的旅游業出現亂象,其監管部門的整頓也往往處于“被動”的。在經過游客或媒體報道后,當地政府才開始整頓或處罰相關旅行社或個人。
相關文章認為,一些不法商家正是看中了旅游散客“維權無門”“投訴無力”的弱勢心理,肆無忌憚地借此大發橫財。而且,面對那些不痛不癢的“整改”,他們也會不斷升級忽悠的“套路”。
針對旅游業的亂象,近期,文化和旅游部監督管理司副司長劉建明表示,之所以(有)黑導(游)的問題,我們合法導游違法違規的問題,屢禁不絕、屢打不絕,這是一個根源性的問題,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我們執法的力度、處罰的力度不夠,違法成本太低,另外一個就是我們還存在黑導游生存的空間,或者叫灰色利益的空間,這個是我們今后工作的一個重點。
“從監管層面來看,盡管行業監管與規范的措施一直在頒布落地,但覆蓋面不足、違法成本低、懲罰措施輕等原因使得黑導游、黑旅行社在被監管部門查處后,往往會換個名字重新注冊,故技重施。”金雪濤告訴記者,由此看來,治理黑導游、違法低價旅游不僅需要創新監管手段,還需要通過需求、供給、監管等多方面的系統化措施。(包括增加旅游服務的有效供給、增強理性消費意識、嚴格市場監管等。)
金雪濤還表示,一個健全的旅游市場監管體系,不僅需要行業法規,也需要利用好國家基本法律,要實現法治與高質量旅游企業發展的同頻共振。在加大處罰力度的同時,也要通過信息公開化加強旅游市場監管。例如,建立旅游企業及個人信譽平臺系統,定期公布調查結果,曝光管理混亂、服務惡劣和從業人員。對于達到相對問題級別的單位和個人要吊銷執照(證件),實施行業進入,從而促進旅游企業及從業人員自律,提升服務管理水平。
“杜絕低價游,從根本上來說需要景區、旅行社、導游自覺,不欺詐消費者。但是,在利益面前他們又很難做到。”金宋家認為,基于此,需要市場和消費者共同來做,監管部門也要出臺各種處罰措施,針對不同的地方制定不同處罰措施,各地旅游部門的執法隊要發揮監管作用,針對游客投訴或舉報的欺詐游客景區,要加大處罰力度。另外,還可以聘請當地居民提供有獎舉報,只有設立更多的監督舉報平臺,維護各方權益,才能真正實現打擊低價游等行為。(來源:中國產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