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7日訊(記者袁勇)1月8日,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將在美國拉斯維加斯開幕。阿里巴巴國際站將以“數據和技術賦能,重塑環球貿易”為主題,向全球中小企業展示“視頻通話實時翻譯”“圖搜”和“VR看廠”等一系列外貿“黑科技”。
“參展企業若想了解供應商實力,戴上VR頭盔就能實時查看萬里之外的工廠情況。買家打開阿里國際站客戶端,掃一掃商品,通過圖搜功能,就能知道哪些供應商能供貨。”阿里巴巴中小企業國際貿易事業部聯席總經理張闊告訴記者,“絕大部分參加CES的企業是中小企業,我們希望能夠讓他們看到,我們可以幫助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進而實現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跨境貿易。”
作為阿里巴巴第一個業務板塊,近年來,阿里國際站從一個信息展示和交易撮合平臺,向一個涉足跨境貿易全鏈路的高科技數字貿易平臺轉變。阿里巴巴在一系列相關技術領域不斷實現突破,則是這一轉變的重要助推力。
在跨境貿易中,買賣雙方如何建立信任一直是一個難點。以往,采購商要了解供貨方的生產能力,需要買機票飛到當地實地查看。如今,“VR看廠”技術大大降低了雙方建立信任的成本。通過阿里國際站,工廠實現數字化,采購商通過VR設備,隨時可以查看工廠的生產情況。對于供應商來說,將生產資料數字化有助于更全面地展示其生產能力和產品特點。
“我認識一家生產彈力襪的出口商,他們的產品能夠通過自己的技術緩解靜脈曲張,并在歐洲申請了專利。但如何很好地介紹產品功能,困擾了這個出口商很久。后來阿里國際站通過把產品的設計、工藝和生產能力數字化,以可視化方式展示出來,讓很多買家很容易就能看出產品的核心價值。”張闊說。
語言障礙也是跨境貿易中常見的問題,特別是當外貿商來自一些小語種國家,溝通不暢的問題就會更加突出。基于阿里達摩院的實時翻譯技術,阿里國際站上線了“視頻通話實時翻譯”工具,支持全球16種語言的實時翻譯,能夠幫助全球絕大部分國家的外貿商實現實時溝通。
據統計,在外貿領域,支付、物流以及和監管部門溝通的外貿綜合服務等流通成本大約占總成本的30%。在中國,物流已經十分發達,采購商兩三天拿到貨是很正常的,但是在跨境貿易領域,物流水平還差得很遠。此外,對中小企業來說,貨代的復雜性也帶來了很高的貿易成本。當企業有一筆訂單后,需要找貨代公司把貨發出去,中間要經歷拖車環節,之后要到海關清關,然后再把貨物運到買家,每個環節都由不同的服務商提供服務,時間和價格都面臨很多不確定性。
通過將供應鏈數據化,阿里國際站讓跨境流通領域的成本大大下降。張闊告訴記者:“我們把國內服務品質好的貨代公司集中起來,變成我們的合作伙伴。貨物經歷的所有流程,都用數字化方式表達出來,買家可以實時查看自己的貨物處于什么狀態。此外,跨境貿易中,資金鏈路非常長,風險大,導致資金成本高。我們同樣通過數字化優化這一問題,只要買家發起支付,平臺將顯示錢已經開始匯出,賣家就能知道錢已經進入支付鏈路,可以放心發貨。此外,通過平臺完成支付,涉及的銀行手續成本也將大大下降。”
與國內的電商交易不同,跨境貿易涉及面更多,外貿企業往往需要跟國內的監管部門和海外的監管部門打交道,這是一項成本很高的工作,對中小企業來說尤其如此。張闊表示,阿里國際站希望扮演一個綜合服務平臺的角色,幫助中小企業完成這一工作,并且通過數字化讓這一過程更加便捷。
“對于企業來說,跟監管部門打交道的過程往往要提交很多單據,很多中小企業缺乏專業人士完成這一工作。我們可以幫助商家把這些工作陽光化、批量化進行處理。此外,我們通過把相關材料數字化,跟監管部門做數字化交互,可以讓這一過程更加高效。”張闊說。
(責任編輯:張雪)